Page 26 - 課程手冊
P. 26

大 社 區 事 小
                   在一年的共學接近尾聲時,我們請老師們試著融入學習的在地知識或工具,再
            搭配自身的專業發想一份教案,未來也能以此帶領學生認識永和更具體的模樣,雖然只
            是嘗試性的教案但也產出了十五份之多,令人驚喜,詢問來參與共學的老師們,當初為
            何想參與這次的共學呢?蕙方老師說「原先是想來學習攝影的技巧,對於走讀並沒有興
            趣,幾次後才發覺原來透過走讀可以了解這個地區生活的情景。」宜岑老師則笑著說「我
            來參與共學社群,其實就只是想逃離學校的行政工作,讓自己從繁雜事務裡喘口氣,但
            共學時慢慢地瞭解透過觀察,會更敏銳的察覺週遭事物的特別之處,也體會到自己的態
            度也會對生活有不一樣的詮釋。」玉仙老師說「參與共學才知道原來永和有保福宮,石柱
            與交趾陶的工藝都很漂亮好看,之前是帶同學去參訪三峽清水祖師廟,現在知道永和有
            保福宮也想帶學生來看。」美玲老師補充「教科書裡多數還是介紹一些大家較熟知的藝術
            家。但是在地的人事物也是很重要的,像是永和的楊三郎先生,有他的美術館也是故宅,
            這一定要帶學生去認識的,因為現場觀賞作品肌理更能感受到作者的表現意涵,而宅第
            內的故事也能讓同學對楊三郎的生平更深刻。」

                   透過這些回饋,我們感知就算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生活在永和,沒有契機
            與切實的生活感,教育依然是以教科書為依歸,對在地還是有著一份陌生,從與老師們
            的共學我們將永和分享出去,從城市發展、環境生態、藝術人文等面向認識在地,也期
            待老師們將所學分享,讓正值學齡的孩童認識永和在地並種下一顆關懷土地與城市的種
            籽。























            |圖說|左:教案分享 / 右:回饋心得













                                                  - 23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