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白沙屯媽 北港徒步進香文化年刊第09期 (2023)
P. 24
用「心」寫「慈悲」
人物專訪
我怎麼寫「白沙屯媽」聖號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潘 襎
美學藝術學 博 士
白沙屯媽祖的事蹟
,早在十餘年前,一直從
世居白沙屯的拱天宮常
務委員王城先生口中聽
到。那時候我專任於佛光
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文化
資產與創意學系,同時也
前後兼課於台北的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台北藝術
大學以及文化大學等學
校,我們有緣總能三兩週
見一次面。王常委不只是
媽祖的虔誠信徒,早年關
心台灣民主運動,用心愛
鄉土,熱血真誠,我素來
相當尊重。他好多次送我
白沙屯媽祖的聖像年曆、
紀念專輯、行腳 CD 片,
課餘時間數次在研究室內播放 CD,幾次都不 為了研究密宗,自己去當喇嘛,在西藏、尼
自覺地熱淚盈眶。我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同 泊爾修行,還擔任寺院住持,返國成為著名
時也是受過西方嚴格的學術訓練,因此數次 宗教學者。當我在日本留學時,接觸到京都
反思自己落淚原因。 學派,創始人西田幾多郎、弟子西谷啟治、
久松真一,不只都是卓越哲學家、宗教學者,
在台灣的學術訓練裡面,作為學者,即 他們都有實際且真實的禪堂修持經驗,也都
使是宗教領域往往被師長告知,研究者與信 經歷臘八接心的嚴格身心淬鍊。即使到了第
仰者必須嚴格區分,必須作為一個客觀的人 三代京都學派學者,某位身為基督徒留學德
去面對研究專題,宗教體驗與宗教學者的研 國的神學研究者,依然透過參禪打坐去研究
究之間必須要被切割。正因為這樣,許多宗 東西哲學的宗教課題。台灣戰後人文科學傳
教研究者缺乏真實體驗,卻擁有許多「研究 統,部分繼承五四運動精神,對於信仰保持
成果」。但是,在科學領域科學家如果沒有 距離,認為信仰會失去研究真實。
實驗,終無法有成就,但是在台灣的宗教學
領域裡卻被視為正常。 當我受到王常委請託為白沙屯媽祖紀念
專輯書寫刊頭字「白沙屯媽」時,基於友情
在我大學時接觸一位日本國士館大學學 以及對白沙屯媽的崇敬心情,義不容辭,欣
者光嶋督,研究領域為西藏密宗、苯教。他 然同意。那時,我已經從佛光大學借調到台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