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白沙屯媽 北港徒步進香文化年刊第10期 (2024)
P. 29
NO. 10 北港徒步進香文化年刊
從傳統技術中尋求工藝之美
仔土,這土種可燒製 1100 度較低溫的
竹南蛇窯牆上的紅紙,寫著一個大 產品,例如花盆就是硘窯當時最主要的
家都不認得的字「硘」,老師說與「瓷」 經濟收入,後來塑膠及水泥製品上市,
字的台語讀音相同,字義是瓷與陶的統 讓整個產業幾乎滅頂,至此轉型工藝之
稱,因此這個行業稱為「作硘」。廠區 途勢在必行。製作硘花盆使用傳統柴燒
內陳列著極致細膩的工藝作品,視線延 ,轉型工藝之後,改成控溫較精準的瓦
伸之後,17 公尺長的蛇窯靜臥在一旁, 斯,隨著工藝品越來越華麗,業界裡釉
粗曠古樸的樣貌讓人很難聯想這些靈秀 藥越用越重,毒素也越來越高,瑞華老
的作品,竟是出自這土磚架構的窯體之 師說服父親,如果不使用釉藥,也能得
腹。當然今年拱天宮剛啟用的新火缸, 到細緻的色彩,那不是很好嗎 ? 於是 29
自然也曾在這裡經過炙熱考驗,最後才 年前,瑞華老師再度將瓦斯改回使用柴
能在進香活動中擔綱大任。 燒來作硘。
那麼創意與傳統在工藝的世界裡,
會是一種衝突嗎 ? 阿華司說 : 許多新銳
藝術家頗富創意,但缺乏了傳統手藝做
基礎,理解土質是傳統作硘很重要的一
環,土質受熱溫度如果能被突破,那就
是專屬自己的技術,否則想創作,硘仔
土只能買現成的,無法自己親練,窯燒
的溫度就只能受限在別人的設定。「我
的父親作硘可說是一生懸命,同一種工
作從事了 70 餘年,直到高齡 90 幾歲,
拉坯時手依然很穩。」阿華司感恩的說 :
阿華司回憶,一開始這場域並不是 因為承襲了家族傳統技術的那部分,才
這氛圍,父親在民國 61 年選定現址建 讓我可以順利轉型往工藝的方向。
窯,最主要是因為部分區域地表下方
30 公分處,產出俗稱「紅土胎」的硘
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