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手冊
P. 45
參、展望與反思 【醫護人員不熟悉 DCD 流程】
器官捐贈人數統計
臨床上有許多病人適合進行器官捐贈,然而病人未曾清楚表達其意願,或者未和
家屬談論該議題。因此,家屬時常面臨在無從得知病人對生命末期想法的情形下,為 年度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其做決定的困境。 第一類捐贈 111 112 109 110 106 116
第二類捐贈 82 90 108 145 184 215
一、器官捐贈移植面臨的困境
DCD 捐贈 0 0 6 9 0 8
資料出處: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華人社會避談生死問題】 說明:第一類器官(腦死捐贈):有捐贈心、肺、肝、腎、胰臟、小腸任一項者;
第二類器官(死後捐贈):僅捐贈眼角膜、皮膚、骨骼等項目。
華人傳統社會一向避諱談論死亡,即便臺灣早已推動器官捐贈移植多年,但捐贈 △ 表九、101 – 106 年器官捐贈人數
人數始終未有顯著成長。當整個社會太過避諱談生死議題,死亡對每個人而言便成為
不願觸及的生命環節,遑論要自己的親人接受自身的死亡,並思考器官捐贈之選項。 過去三十年來,醫界習於執行腦死器官捐贈者的器官移植,不論是加護病房或一
然而,許多照顧末期病人的醫師發現,家人之間避談死亡議題,反倒衍伸許多問題。 般病房的醫療團隊,皆習慣於該操作模式,對 DCD 流程不甚熟稔,導致以 DCD 方式
捐贈器官的病人數量極低。
【醫師如何面對死亡】
推動器官捐贈移植的速度緩慢,另一個原因源於醫界觀念的不一致。尤其,對許
多醫師來說,「放手」很困難。醫師往往持有「我是接受訓練來救人,不是讓病人死」
之信念;在臨床上他們也常面臨,想盡一切可能拯救病人的掙扎。這也讓醫護人員不
易接受「無效醫療」的概念。
資料出處:Transplant activity in the UK, 2017-2018, NHS Blood and Transplant
△ 表十、2008 – 2018 英國活體捐贈(Living)/腦死捐贈(DBD)/
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DCD)統計
44 45
45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