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小市民心聲---從盼望到失望
P. 119

因此有人以為蔡缺乏處理兩岸能量,未來打開僵局的人,必落

                   在中國。 只是台灣身為第一島鏈,維護整個東北亞安全的關鍵,中

                   國掘起,成為美國和東北亞隱憂,中國也不希望台灣成為美中的麻

                   煩製造者,尋找風險低的「對台」策略,成為中國政策。


                         過去蘇起曾說過一個笑話:「如果小國與小國爭,爭執會消失。

                   如果小國與大國爭,小國會消失。如果大國與大國爭,聯合國會消

                   失」。 這笑話對台灣而言,正是嚴肅警語。因此,台灣與中國爭就
                   該避免被「消失」,2017 年將是美中大國貿易競爭的一年,回頭看

                   蔡在內政與外交上的左支右絀,令人對台灣的處境感到憂慮。


                         尤其中國堀起,使得台灣迴旋空間愈來愈小,蔡的國安、兩岸

                   欠缺解決能力,蔡也無能。在此情況,台灣真的一籌莫展,任憑中

                   國宰殺嗎? 其實,習近平也面臨前所未有挑戰,揚棄鄧小平「韜光

                   養晦」政策,四處擴張,不只與近鄰的越南、印度衝突不斷。


                         2013 年習訪問美國,在加洲與歐巴馬總統會商,共同推動構建
                   新型大國關係,對於大國崛起,習說:「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

                   兩個大國。」過度擴張,終於帶來經濟和政治上的衝突。2016 年美

                   國川普上台,為保護智慧財產權、政府補貼企業出口等不平等自由

                   貿易規則,2017 年 7 月爆發中美貿易戰,還有南海通航權以及中美

                   深層結構等矛盾,在在引起中美對峙,表面上中國對台「文攻武

                   嚇」,但為避免中美爭端,穩定「台灣」成為中美之間的籌碼。


                         趁著中美貿易戰,有人以為正是「正名制憲」大好時機,但蔡

                   不敢,深怕引起戰爭,以「維持現狀」讓正名制憲停擺。這種消極
                   作法引起有識之士反彈。2016 年蔡政府上台,外交部上簽呈,建議

                   把外交文件對國家簡稱「華」改為「台」,遭處分調職。而府院新聞

                   稿多稱對岸為「大陸」或「中國大陸」,連民進黨駁斥中國國台辦的

                   新聞稿,也稱「中國大陸」。


                         蔡畏懼中國之甚,連說出國名都不敢,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主

                   任顏建發認為統派餘毒、思想幽靈一直糾纏台灣,其實都是「心


                                                           116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