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174

「迴向」為什麼有這種強大的勢力,能令一個作過惡的人「往

                   生」?

                       丏尊的心上,已領略念佛的滋味。他不僅在欣賞弘公的書法,

                   也以藏有這位苦行僧墨跡而內心歡喜。學佛,他不希望是「感動」
                   下的產物。成佛不成,在所不計。


                       嚴格地說起來,這一節話,卻是淨土宗的全部「哲學」,迴向
                   倒有點像「思想箭頭」,有點像「電子」連續地擊中一個點,而成
                   為電視上的影像──於是功果圓成。


                       要認識「念佛哲學」,你不能僕在它面前看,你要拿著望遠鏡
                   去思想,而不是看,這才有點意義。一個小孩子看星空只是點點滴

                   滴螢火;但天文學者看銀河世界,便成了宇宙的奧秘。……便有一
                   種皈依宗教的情緒。


                       這,弘一大師瞭解如自己掌紋。迴向給人性以新生的機會,去
                   惡從善,把善集中起來,重重地投注在一點,可能湧起波濤。因

                   此,不管三歲童子,八十老嫗,只要是學佛的人,他都會「迴
                   向」,但學者不懂,專家不屑懂,學邏輯的人可能瞭解,但不明白

                   何以要非得這樣做?




                                                      *  *  *

                       弘一和弘傘兩位法師,到了貝山,起先只能住在別人家裡,一
                   面等待著築屋,一面深研唐代律學大師道宣和尚的遺著;六月底,

                   又寫了一封信給丏尊,告訴他,關房已準備動工,快與世間絕緣潛
                   修了。「丏尊!人世是一盆爐火,瞬息便化為灰燼,此身蹉跎,來

                   生也無望,快努力吧……」總而言之,他把夏丏尊當作一個兄弟,
                   一位法侶。


                       但事實上,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時間如流水,一去不
                   回;關房的興建,總是遲遲不能動土,似乎變成「海市蜃樓」,讓

                   人想像而已。這件事雖小,但總有許多牽絆,使條件不能具足,地
                   皮、工料……本來不成問題的,現在都成了問題。尤其地點選擇,
                   成了這樁工程的阻礙中心。因此,弘公寫信給師友們,只好說是

                   「障緣深重,不能遂願」;暫時住在那裡,一面放棄苦修生活,一
                   面等待,等待。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