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234
晚晴
弘公到豐子愷家,另一個因緣,便是豐子愷編選的《中文名歌
五十曲》裡,要選載大師的歌曲,這要與他老師商討一番。
豐子愷選的作品,共有五十首,其中多半是西洋民間通俗的名
曲,因此,他在這冊名曲的序文上寫道:「……我們把平時所諷詠
而憧憬的歌曲纂集起來,成這本冊子,這冊子裡所收的曲,大半是
西洋通俗(Most Popular)的名曲;曲上的歌詞,主要是李叔同先生
(出家於杭州大慈山的弘一法師)所作或配的,作為我們選出的標
準。對於曲,我們要求旋律的正大與美麗;對於歌,要求詩詞與音
樂的配合。西洋名曲所以傳誦於全世者,因為它們都有幽美的旋
律;而李(叔同)先生有深大的心靈,又兼文才與樂才,據我們所
知,中國能作曲又作歌的音樂家,也只有李先生一人。……」
豐子愷所選的作品,屬於當代音樂家的歌曲,有李叔同先生的
〈朝陽〉、〈憶兒時〉、〈月〉、〈送別〉、〈落花〉、〈幽
居〉、〈天風〉、〈早秋〉、〈春遊〉、〈西湖〉、〈夢〉、〈悲
秋〉、〈晚鐘〉……近三十首。
當他們把歌與曲選定了,後來由上海開明書店付梓印行。
弘公在豐家住了幾天,辦完事,又回到杭州。當這年冬天與第
二年(一九二八年)春天,則往返於溫州與杭州之間。凡是他到過
的寺宇,只要有藏經樓,藏經樓上的經文,便獲得了一番整理的工
夫;但在這位藝術與佛學大師的生涯中,有一點──世人應當注意
的,便是他不論到何地,一住下來,只要十天內沒有遷移的動向,
便是「閉關」,不管是一個月、三個月、或者半年;他的目的,是
堅決與塵俗斷絕往還,下死工夫念佛、誦經、寫經。也許要到若干
年後還有人懷疑──弘一大師除了戒律謹嚴,而他那種雲水生活與
方外加諸他的應酬(見客與寫字),對他「行持」的工夫是否發生
阻障?如果瞭解這位大師生平的後來人,從他的性格、決心、行為
上體會,便知道他,從沒有浪費過一天歲月;在念佛上,他雖沒有
著書立說,像印光大師那樣給眾生注入一種新的修持法門,但從未
出家前,到出家後若干年,他始終在「打破沙缸問到底」的堅決行
動上,向自己的本來面目挑戰,他閉關的次數可能比寫經的次數
多,而閉關的目的,則是潛心念佛,誓證「念佛三昧」!弘公的聲
譽,成就在出家前十年,並把他那種藝術成就帶到佛門,然後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