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239
只知道『愛』。你對他一百件好,有一件欠誠心,欠情感,他一旦
發覺,一切便完了!在佛法修持上,是善不抵惡的;在世間的名器
上,是功不抵罪的……。
「因此,嬰行啊,我們要學著包容一切,這樣方能養成不分親疏
厚薄的悲心,才能平靜地看世界。只有如此,人間才有無限的美麗
展開;佛陀不在內,不在外,而在你的靈性中間;你的靈性有美可
圈可點,世間自然有美皆備,無美不收。」
「子愷──」弘公稍歇一下,又說:「你的世間成就,是我所不
及的,但是,我們都是一樣,都還須要試圖學習,在學的過程中,
才有善的累積。在樹的年輪之外,那外圍的粗皮,雖不美好,可是
它有保護作用,但結果,它連燒火的價值也低微。僅僅那一點作
用,也是功德無量呀!……」
這是弘一大師對他在家弟子豐嬰行居士一番開示。
在情感上,受皈依時,都有痛哭的傾向,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人們在接受宗教信仰的一剎那,那種情感是如何地脆弱?子愷滿眼
潤濕,混身的熱血沸騰,心靈顫慄;而弘公則悲欣兼有,感慨萬
狀。以前豐子愷是他在家時所器重的學生,今天,豐嬰行則是他佛
殿前的白衣弟子,加上這一層的關係,使情感的成份,空間變大、
變重。
弘公在試行斷食後,也曾經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嬰」,
「嬰」這個字,是「嬰兒」,今天子愷的法名,命為「嬰行」,是
有其深意的。
當十餘年後,在弘公六十歲生辰時,子愷有一封信給他的老師
道:「……今為師六十壽辰,弟子敬繪《續護生畫集》一冊共六十
幅,起草完成,聊供祝壽微忱。……回憶十餘年前,在江灣寓所,
得侍左右,欣逢師壽辰,後六日為弟子生辰,於樓下披霞娜傍,皈
依佛法,多蒙開示,情景憬然在目,而今,天涯海角,欲禮座而未
能。……弟子豐嬰行頂禮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九月二十日。」
當豐子愷在家中皈依弘公以後,因為《護生畫集》一直在積極
繪製、設計中,而弘公也一直在他家住著,直到十一月底,那時弘
公在豐子愷家中已住了兩個多月,畫集大部已繪就、寫好,僅待接
洽出版了。在出版方面,有夏丏尊居士,當然可以放心。在工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