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Dong Zen Magazine130
P. 45

以「善心」回應





        業為皈依處。無論所造的是善或惡之業,都將是它的承受者。」(業是所有
        眾生自己的財產,業是眾生的遺產、財富,眾生是業的繼承人,每個人所造
        之業最終是由自己來繼承,自己承擔。業是眾生的起源、生命也是由業帶來

        的。業是眾生的親戚、眷屬。業是眾生的皈依處、依止處。無論眾生所造的
        是善業或者惡業,都將要承受。)


                為什麼要以「善心」回應?
               以善心回應就是善業,以不善心回應就是惡業。善業感應善報,善報得

        到快樂;惡業感應惡報,惡報得到痛苦。
              正如《法句經》裡說:「1.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汙意,或
        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2.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

        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世間一切「諸法」,皆
        以心「意」為其「先導」,心「意主」導一切,一切由心「意」的審慮、
        決定、發動而「造作」。「若」人「以染污」不淨的「意」念為起始,而
        發展至「或」言「語」、「或」身「行」的惡「業」,「是則」其後必有罪
        「苦」的果報「隨」逐「彼」人,「如」車「輪隨」於拖車的「獸足」)。

              《菩提道次第廣論》說:「任何凡夫和聖者的一切舒適安樂感受,包括






                                                                    東禪佛教學院月刊 43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