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Dong Zen Magazine127
P. 27

天午齋,行堂叫香延誤三分鐘,飯後自行至大殿懺悔半小時。」或者是哪一
        個人犯過了,常住公告大眾:「某某人犯了什麼過了……。」甚至不單表堂,

        還要這個犯過的人跪齋堂,由大眾聽他表堂。表堂後,大眾則不可再議。
          當然,表堂有的是好事,皆大歡喜的事;有的則是一些傷感情的事,但
        是為了常住的規矩,為了大眾的和樂,也不得不執行表堂的制度。

        問:在齋堂裡,經常會看到很多在家信徒在中間的佛前跪拜,
        並且還有一位法師在那裡念名字,這也算是告白嗎?是做什麼
        告白呢?

        答:叢林裡,信徒打齋供眾,知客師都會為他們念齋條。有的信徒說:
        「我今天要打上堂齋,請大家吃飯。」或者「我打了哪一等的齋,請大家吃
        飯……。」大部分打這種上堂齋的人,知客師父都要把齋主帶到齋堂裡,給

        大家看一看,也讓齋主看一看大眾。那麼在〈供養咒〉念完了以後,就由知
        客師父念齋條:「今有本寺信徒護法,哪一個地方人士,敬設上堂大齋一堂
        供眾……。」大家聽了以後,回答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開動了。那
        也是一種告白。

          信徒請大家吃飯,還要向大家拜謝,這是佛教很先進的道理。過去社會
        貧窮,請人家吃飯,人家還要向我們道謝:「謝謝你請我」、「感謝你邀約
        我」……,左一個感謝,右一個感謝。但是現在不是了,現在社會進步,大
        家都富有了,你請人家吃飯,人家不一定要來,這也很麻煩。所以一旦他來

        吃了,你還要感謝他的光臨,感謝他的賞光,感謝他給面子,肯來應供、參
        加宴會。
          在佛教,則是感謝他讓我有福田可播種。當然,佛教裡講的是「施者、
        受者等無差別」,施捨的人有功德,接受的人也一樣能獲得功德;給和受都

        是平等的。
                                                               星雲大師著

                                                              文 / 摘自《僧事百講》
                                                                    東禪佛教學院月刊 2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