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19教师招聘考前预测资料
P. 31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 岁):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

             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又称为权威阶段。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又叫做可逆性阶段,开始按照内在标准进行

             道德判断,认为道德是可以修改的,即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 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
             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前习俗水平(9 岁以下)、习俗水平(9—16 岁)、后习俗水平(16 岁以上)。

                  六阶段: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
             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6.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7.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8.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9.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利用同伴(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专题七          学习动机



                                                      考点梳理


                  1.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1)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3)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4)根据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2.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

             驱力、附属内驱力。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29                       报名专线:400-6300-999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