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2019教师招聘考前预测资料
P. 26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3)(7-11 岁)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逆,出现抽象思维;去自我中心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
要标志。
(4)(11 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运算。
4.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最早提
出关键期这一概念。
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
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6.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
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
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专题三 学习理论
考点梳理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试误说: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消退、获得。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强化(正/负)、消退、惩罚。
(1)有机体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
事件促进学习”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原则:小步子、要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及时反馈、
学生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观察
榜样受到奖惩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观察学习是人类的重要学习方式。
(1)观察学习的方式: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5.苛勒的完形-顿悟说:(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
形。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
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24 报名专线:400-630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