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47

王光宇
                                                                                  ( 前調查局長 )






















              成啟用時,看到那棟大樓,真是非                 我    在 1959 年進入學校就讀,            師-韓鏡良教授個子不高,不過很
              常羨慕。只是除了美麗的校舍,希                      1963 年畢業,入學的時候是            有威嚴,她上課時,同學們都不敢
              望學弟妹們也能認真求學,古人說                 「省立法商學院」,但到了畢業時,                交頭接耳,總是兢兢業業,也為我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望大                 學校已經改制為「省立中興大學法                 們扎下好基礎。
              家還是要持續努力,維繫學校良好                 商學院」。從學院改成大學,大家                  考上大學時,我家住在臺南,雖
              的學習傳統。                          都很開心,儘管平常和臺中校區沒                 然剛來臺灣時第一站先到臺北,但
                                              有交流,但畢業典禮的時候,我們                 是再北上求學時,對於臺北仍然完
                                              一起到臺中去參加,感覺很興奮。
                                                                              全陌生。那時我們中南部上來的,
                                               我是合作系的,一個班大約 50                就算家中有錢都不會穿太漂亮,平
                                              多人,記得那時都在西院上課,我                 常穿學校發的卡其外套,大學服就
                                              們的教室就在校門進來、右手邊第                 算是禮服。住宿方面,很奇怪地,
                                              一間。以前學校的設備很簡單,沒                 因為學校採積點制度,新生沒有
                                              有什麼專業教室,上課也幾乎都在                 點數,所以大一住不進宿舍,只能
                                              同一間上,其實和高中沒有什麼兩                 在外面租房子,後來升上高年級才
                                              樣。那時同學們上課聽不聽是一回                 能住宿舍。我們一間房間有八張上
                                              事,不過出席率都很高,其中一個                 下舖,但是只住六個人,另外兩個
                                              原因是因為有「外點制度」。我們                 床位用來放行李。教官會到房間巡
                                              上課時候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訓                 房,不至於像軍中一樣要求摺棉
                                              導組的人會在教室外點名,如果不                 被,但如果太亂也是會被唸一頓。
                                              到還得請假。本來我以為上大學很                  而用餐部分,那時外面一碗陽春
                                              自由,沒想到學校管得還蠻嚴的。
                                                                              麵 1 元,學校伙食則是一個月 120
                                               當時合作系主任是吳克剛,他完                 元,不過品質並不好,就是一菜一
                                              全就是學者風範,但上課照本宣                  湯和吃到飽的飯,但湯其實就是洗
                                              科、一律照著書本講義唸,然而他                 鍋水,菜量也不夠。後來有時我們
                                              其實實務經驗很豐富,只要同學發                 也會發狠到外面去吃,吃到沒錢再
                                              問,他總能旁徵博引、講得很透                  回學校搭伙。
                                              徹,讓我們體會到「發問」可以學                  以前大家都窮,除了省吃儉用,
                                              更多。尹樹生教授也讓人印象深                  我也在外兼家教,不過那個時候當
                                              刻,他當時是臺灣省府合作事業管                 家教不是很好賺,因為家長付不出
                                              理處長,總是西裝革履、皮鞋擦得                 很多錢,小孩不肯讀書,我的壓力
                                              啵而亮,也是兼具學問和實務經                  也很大。後來我申請在學校打工,
                                              驗的老師。還有,教授會計的女老
                                                                              擔任圖書館的夜間管理員,每天晚


 46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47
                                                                                                         47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