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51
李寶珠
( 總務處保管組長退休 )
至於我自己也很特別,回到學校 我 在 1977 年進入地政系,也就 2010 年才終於接獲公文,臺北縣
任教之後,不但能見證學校從法 是現在的不動產與城鄉環境 政府同意無償撥用三峽校區土地給
商學院改制臺北大學,還在商學院 系,其實我在大學時期沒有什麼特 臺北大學,我們終於真正取得土地
長任內帶領整個學院搬遷到三峽校 別的目標感,但快畢業前,老師對 產權。
區。不可否認,搬遷之時因為三 當時國家經濟未來不看好,建議 除了三峽校區土地之外,那段期
峽校園還很荒涼,遭遇很多質疑, 我們可以嘗試參加高普考,我也沒 間,我們為了保存臺北校區土地
但我一直認為必須要順應潮流、要 有多想,模模糊糊報考竟然很幸運 也花了很多心血。原來早在法商還
看得遠,主張三峽距離臺北不遠, 就考上,歷經臺北市地政事務所、 沒有改制臺北大學之前,曾經有人
而且將來捷運通車之後又是另一番 臺灣省農林廳畜產試驗所等地方服 在沒有經過學校同意下,允諾未來
面貌,這些從今天來看都已經逐漸 務,1993 年因為家庭因素回到臺 搬遷三峽後,要將東西院校地無償
實現。而企管系這幾年無論師資、 北,回到法商學院服務,一直到退 交給教育部,後來也是經過不斷溝
論文發表等各方面也都有很大的進 休,也見證了學校從中興法商到臺 通,到了 2010 年才確認東西院土
步,都讓我對臺北大學的未來非常 北大學蛻變的過程。 地歸臺北大學所有。只是因為經歷
樂觀。
剛回到母校報到,我負責的是採 過這麼長時間的蹉跎,學校只能看
以前合江街校園狹窄,人和人之 購業務,後來也到事務組、保管 著校區逐漸老舊而無法修繕,後來
間的距離很近,同學們大多也比較 組,中間幾番輪調,最後在保管組 雖然配合國家政策推動校產活化,
正向、充滿抱負,現在三峽校園廣 長位置上退休,這中間不光是法商 但因為空間缺乏建設,實在也很難
闊,但彼此的關係似乎比較疏遠, 改制,也經歷從臺北校區搬遷到三 使用。不過現在學校要推動臺北校
我期待大家不光專注自己和校內, 峽,無論土地取得、大樓興建、空 區 BOT 了,以後又會有新的面貌。
也要和社區更多連結,共同合作創 間分配等都是挑戰,真的非常不容 從臺北搬遷到三峽校區,也是一
造不一樣的大學城。 易。
段很難忘的經歷。以前在臺北校
現在三峽校區廣闊,最早是臺北 區地方很小,後來到三峽多了很多
縣政府 ( 今新北市 ) 無償撥用,然 空間,到底如何分配才公平?避免
而後來因為政府財源不足,要求改 因為某些單位比較強勢就能擁有比
為有償撥用,然而我們哪裡有錢? 較大的空間,我們建立了「空間管
經過長久折衝,學校只能先取得 理委員會」制度,透過合議制公平
十年無償使用權。到了 2008 年, 審查。為了建立公平基準,我們保
學校準備興建圖資大樓的時候,借 管組先整理出全校各空間資訊並畫
用期間期滿,我們希望延長使用 圖,還建置了查詢系統,提供委員
期,但縣府不同意,我們只好透過 會和各單位有個實際討論的依據。
校友力量,其中一位是我的同學、 透過一目瞭然的資訊,就能清楚看
新北市議員連斐璠從中協調,到了 出各單位空間分配狀況,也減少很
50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51
51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