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106年度教育部國教署委託辦理健康飲食活動成果輯
P. 25
(二)選擇在地農業,降低碳足跡
在全球減碳風潮影響下,除了節能減碳外,減少「碳足跡」也成為新興的
環保指標。所謂的碳足跡就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中所製造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
論是平常搭乘的交通工具、使用水電等資源,甚至是日常生活的飲食,都會影
響二氧化碳的排放。為了有效減少食物在運輸、包裝等過程中附加的「碳足跡」、
「在地消費」概念也逐漸吹進台灣。
百哩飲食
為了減
緩因為二氧
化碳排放過
量加劇全球
緩化現象的
危機,2005
年時有兩名
加拿大人史
密絲(Alisa
Smith)和麥金諾(J.B. MacKinnon)為了養生和環保,發起「100 英哩飲食」(100
miles Diet)運動,意即所有飲食均取自於方圓百哩之內,追求在地飲食,省卻貨
運所消耗的能源。
100 英哩相當於 160 公里,即使在物產豐饒的地區,也未必能滿足人們日常
飲食來源,想要在百英哩之內張羅齊自產材料,絕非易事。若要實施「100 英哩
飲食」,勢必得清簡口腹之欲,凡是從外州、外國運輸過來的食物、佐料,都必
須捨棄不用。活動發起人引用《世界觀察》的數據,指出今日的北美,人們吃
的每一樣東西,都可能來自 1500 哩外,和 1980 年相比,本地食物的比例減少
了 25%,表示每餐飯消耗掉 17 倍的石油產品,增加了 17 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他們推估,若消耗每公升汽油會排放二.二公斤的二氧化碳計算,食用由大西
洋國家進口的蘋果,每公斤排放的二氧化碳約為四百公克,但食用一公斤的產
地蘋果卻只會產生二十公克。同樣地,若食用進口二百五十公克的歐洲奶油,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