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106年度教育部國教署委託辦理健康飲食活動成果輯
P. 27
(三)百哩飲食挑戰
2009/11/03 - 04:36 — Samantha
隨著環保及永續發展的觀念日漸流行,我們也開始聽
到許多環保人士鼓勵民眾盡量選購當地的農產食物,也就
是所謂的 ”Buy Local” 運動。溫哥華作家 Alisa Smith 和
J.B. MacKinnon 更在 2005 年進行一項實驗、整整一年中,
只食用方圓一百哩之內生產、銷售的食物。換句話說,如
果食物不是在地生產,他們就不能食用。他們的經驗分享
之後也催生了暢銷書《百哩飲食》(100 miles diet: A year of local eating),以
及綠色星球電視頻道的《百哩挑戰》紀錄片──紀錄溫哥華米臣鎮 ( Mission) 當
地居民在一百天之內、只吃在地生產的農產及食物的經過。
許多人或許會想,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不吃進
口食物就好了嗎?這個挑戰真正的「挑戰」,是要我
們重新省思我們每餐的盤中飧、究竟自何而來?小從
調味的「油、鹽」、大到中國人餐餐不能少的米飯、
或西方人的麵食,今天全球化、工業化的食物生產供
應鏈,已徹底切斷我們與食材的連結──而永續環保的飲食運動,就是希望改變
這個現象。以美國為例,大部分的食物都經過千里跋涉後才會到達我們的餐桌。
根據永續農業李歐普德中心(Leopold Center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2003 年
的調查數據,平均一根胡蘿蔔從產地到消費者的餐盤、平均的運送距離為 1,838
哩,這個簡單數字反映了一個我們經常忽略的事實:我們每天的食物也是造成
地球氣候變遷問題及環境污染的幫凶之一,換言之,當食物得經長途運送時,
更多的石化燃油被耗用、也就產生更多二氧化碳及其他空污廢氣。
除了前述原因之外,另外兩個原因也值得我們思考選擇當地生產飲食的益
處:
第一,地方性的小型農家對社區的經濟貢獻通常會比工業化的大型農家更
大。根據愛荷華大學環境衛生科學研究中心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