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1電子物理系系刊
P. 43
介紹、學習歷程及工作經歷
我的一生受家庭、老師及朋友的影響很深。我不怕結交比我優秀的同事及
朋友,我常由他人的身上來學習優點及改善自己的缺點。為人處事方面,我喜
歡熱心且樂意幫助別人,做利人利己的事情,也這或許反應出我個人飲水思源
(與交大飲水思源的校訓一樣)及耐心持恆的本性。
當大學畢業後,我是少數幾位同學中,繼續研讀研究所,並於74年畢
業,當時碩士論文是由吳大猷先生的閉門弟子—李述忠老師—進行碩士論文研
究。雖與李老師相處的求學時間只有2年多一點,但是他所給我的影響不只是
在做學問的態度與方法上,他的做人處事風範也使我受益不淺。李老師後來在
洛馬公司任職直到退休,我在美受訓期間,他也在衛星專業上給我指點。
畢業當完兵後,第一個工作是去了工研院的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協助國家
微波實體標準的建立、維護及擴散。在這裡學到很多國際實體及書面標準的扎
實基礎,也探訪各國的國家標準機構,包括美國的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簡稱NIST),它的舊名是美國國
家標準局。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實驗驗證,就是發生在這個單
位。
我後來轉入工研院航太中心,參與了國家第一期太空長程發展的規劃工
作,與航太中心的同事一同設計「CAST/ITRI-01」號的概念衛星,期間也去了
美國,進行衛星元件的國外廠商調查,也參與衛星地面站的規劃,及接受太空
系統工程的訓練課程。
之後,進入了行政院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National Space Program
Office,簡稱NSPO),後來改制為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也簡稱NSPO)。當時在系統工程處工作,負責擔
任整測廠房興建的電機介面工程師,綜整併編輯了一份整測與衛星的介面敘述
文件,也參與太空計畫的任務定義設計工作的地面介面規劃,以及衛星計畫邀
標書的撰寫工作。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