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1電子物理系系刊
P. 45
研究太空領域的原因
\
我從小就喜歡太空,也喜歡天文跟物理,常對天空發呆。但其實當時畢業
當完兵後的規劃,本應去學校電物系當系上助教,然後準備出國念博士的人生
計畫,唯因故(家裡經濟問題)走入了職場,結果是上工研院(ITRI)所謂的少林寺
練功。在當時電物系謝正雄老師的介紹下,推薦進入了剛成立不久的工研院的
量測中心(CMS),做了四年的標準工作。當時政府開始要發展太空,工研院於
是成立航太中心,向工研院內部招兵買馬,於是應徵了航太中心(現在工研院
沒有這個單位了)。之後轉入行政院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NSPO,太空中心
前身)。前後有經歷幾次單位的調整,目前在國研院裡,今年也將是太空中心
成立30周年,我也大概有30年的太空經驗。
關於GPS衛星的相關技術
福三、福七都與GPS(GNSS)有關。基本上GNSS的應用,大家手機裡都有。
給定四個定位點,就給你位置、時間,計算出速度就可以導航,這就是所謂的
1.0版GNSS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
從破壞性創新的角度看,接著發展到2.0版,利用L1、L2兩個GPS(GNSS)訊
號通過電離層,穿過大氣,然後遇到雲層、下雨及水氣,產生很強的訊號折
射,訊號的轉彎現象,可以用幾何光學解釋(或是用物理中的電磁學來理
解),找出最彎處的折射系數(或折射率),就可以用數值分析還有公式,反演
出該地區的大氣壓力、水蒸氣、溫度等氣象資訊。這過程就是「掩星技術」。
特定訊號打在海上會被反射,如鏡面一樣反射,還會聚焦像透鏡一樣,透
過這個技術可以測量出浪的高度、再反推出海風的風速,像目前的獵風者衛星
任務,就是進階版的3.0版GPS(GNSS)技術,運用於數值氣象預報。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