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2 - 易經_Neat
P. 342

事,無咎”。六三求助,必通過六四而轉達于九五之君,須孚通于六四而誠達

                   于至尊,事乃有成,故曰“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中行”指六四,四承上
                   以益下,乃居中而行事者也,故稱“中行”。“公”指九五,在益卦,九五乃
                   仁惠之君也,故尊稱“公”。“圭”為信物,用之以示誠信也)。
                        43.7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白話


                        六四:中衍向周公呈文了處理殷室遺民之事,周公服從了,順利地將殷商

                   遺民分封給各封國。《象辭》說:周公服從了王命,說明君臣上下團結更加鞏
                   固。
                        解讀


                        中行,即六三爻辭所講的仲衍,又稱微仲。依,即殷 o《康誥》“殪戎
                   段”,《中庸》引作“壹戎衣(依)”,可證衣、依,殷古音相同。此句疑講周

                   公服從成王之命將殷商遺民分封給各侯國之事。


                        四處近君之位,居下體之上,居中行事,承上以益下,故曰“中行告,公
                   從”(四與五陰陽相得,為相從之象)。益卦可看作由否卦變化而來(觀象之
                   法),六四本自下而來,初九本自上而下,此為損上益下、國體變遷之象,故

                   曰“利用為依遷國”(“依”為依據之義。君王以益下為遷國之依據也)。
                        43.8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白話



                        九五:捕捉了非常多俘虜,安撫他們,不必追究,大吉大利。這些俘虜,
                   將感戴我的恩德。《象辭》說:捕捉了非常多俘虜,安撫他們,不要追究他們
                   的責任,使他們感戴我的恩德,說明這樣可以羈縻人心。
                        解讀



                        惠,賈誼《新書?道篇》:“心省恤人謂之惠。”惠心,好心。勿問,不必
                   追問。惠心勿問,猶言安撫俘虜,不追究其罪責。


                        五居至尊之位,乃損上益下之君主也,以剛得中,有孚于國,惠心澤及天
                   下,其至善大吉,不問可知,故曰“有孚惠心,勿問元吉”(九五比四應二,
                   為損上益下之象)。仁君以至誠施益天下,則天下之人無不以至誠報效君恩,

                   故曰“有孚惠我德”。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