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历史专题模式-《优化探究》高考专题复习
P. 27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 3 ) 设立三长制.                                        ( 4 ) 册封东突厥世袭都督、 刺史官职且其后代均由唐政
     ( 4 ) 推行新的租调制.                                      府册封.
     ( 5 ) 迁都洛阳.                                         ( 5 ) 接受松赞干布求亲, 让文成公主入藏.
     ( 6 ) 移风 易 俗, 易 汉 服、 说 汉 话、 改 汉 姓、 通 婚 姻、 改 籍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设专门机构鸿胪寺; 鼓励外商到中国
     贯、 行汉制、 崇儒学.                                    贸易等.
   3. 评价                                               三、 王安石变法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 ) 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1. 背景
     ( 2 ) 作用                                            ( 1 ) 内忧外患: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
                                                         不断; 辽和西夏的威胁.
     减轻, 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 2 ) 积贫积弱: 财政危机, 机构重叠, 官俸开支多; 军队
     ② 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为结                         训练废弛, 战斗力弱.
     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2. 内容
   二、 大唐盛世奠基人唐太宗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 ) 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
   1. 贞观之治                                               田均税法; 均输法.
     ( 1 ) 政治 方 面: 吸 取 隋 朝 灭 亡 教 训, 任 用 贤 良, 虚 怀 纳       ( 2 ) 强兵之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谏; 完善三省六部制; 慎用刑法, 制定« 唐律».                          ( 3 )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 2 ) 经济方面: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强调“ 存百姓”                  3. 作用
     思想.                                                 ( 1 )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 3 ) 文化方面: 文德治国、 崇儒尊孔.                             ( 2 ) 促进 了 北 宋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政 治、 军 事 实 力 的
   2.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壮大.
     ( 1 ) 开明的民族政策.                                    4. 结果
     ( 2 ) 武力征服东突厥和西突厥.                                  ( 1 ) 新法触犯了大地主、 大商人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 3 ) 设立羁縻府州与安西都护府等地方机构.                            ( 2 ) 宋神宗死后, 司马光任宰相, 最终废除新法.
     ① 经济复苏和繁荣,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 农民赋役负担





   题点一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成熟与                              C. 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发展                                           D. 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1. ( 2017 烟台市高三模拟)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                   4. ( 2017 泰安市高三质检) 宋时, 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治, 出现“ 王与马, 共天下”( 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                   下” 相标榜 的 士 大 夫, 不 顾 传 统 道 德 的 指 责,“ 不 耻 事
     同掌握东晋大权) 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 皇帝与                          贾, 牟取暴利”.这表明                            (    )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    )      B. 宋人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A. 加强官僚政治                                           C. 政府允许士大夫兼职经商
     B. 削弱贵族集团                                           D. 士大夫对理学持怀疑态度
     C. 提高行政效率                                         题点三   儒学的成熟转型和科技文化的繁荣
     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5. ( 2017 黄冈市高三质检)« 西游记» 中, 孙悟空开始拜
   2. ( 2017 濮 阳 市 高 三 模 拟) 唐 代 实 行 宰 相 集 体 议 政 制      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 称“ 齐天大圣”; 后来忠心不二地
     度, 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 还要在                          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 获得“ 斗战胜佛” 的法号.这
     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                             反映了                                     (    )
     这种“ 宰相一致原则”                             (    )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儒、 道、 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6. ( 2017 包头市高三模拟)« 全元诗» 收入了近五千余位
   题点二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繁荣                             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万首诗, 这些诗人的族属有
   3. ( 2017 泉州市高三质检) 据史料记载, 隋亡 4 年后, 太                汉、 蒙古、 吐蕃、 大食、 回回等数十个民族, 其中出现了
     原的官仓还存放着 10 多万匹布帛,贮藏的 粮 食 可 供                       大量的“ 双语诗”.这主要反映了                        (    )
     当地几万军队吃上 10 年.长安的储备物资, 直到隋亡                         A. 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
     20 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    )      B. 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
     A. 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C. 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B. 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D. 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
     士大夫共治天下”, 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
                                                     3
                                                —  2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