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188
前 言
在就讀哲學系前我是一名中文系學生,對於中國歷史及國學常識很有興趣,
在求學過程中也對國文這科目較有天分,但在上大學前所學的國學知識都只是冰
山一角,而在中文系讀的那一年所學的也都與先秦諸子的學說較無關聯,最多就
是在某個國學常識科目中提及,把重點放在文字演變的過程以及文章寫作上, 本
來對於哲學真的完全沒有接觸,以前聽起來覺得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大概一輩
子都不會去觸碰的領域,直到後來進了哲學的大門,才發現世界上的萬物皆可為
哲學的範圍,而其中我對「中國哲學」較有興趣,裡面探討了許多思想家的理論,
包含了:中國與哲學間的關係、中國哲學是什麼、先秦諸子學派的學說、新道家、
新儒家、禪宗等學術思想,在課堂上也重新理解了這些中國哲學的意義,對於老
子的思想也有了新的解釋,以往一直認為老子道德經中無非就是談些玄幻的天地
萬物流變,佐以討論君王「有為」、「無為」的概念,再來就是其中最常談到的
「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更是背得滾瓜爛熟,可卻
從來沒去深究他的意義,看過的篇章也只是八十一篇中的少許幾篇,要說把道德
經中的思想讀透,那是不可能的,現在重新接觸後,再一次將每個篇章每個字句
閱讀過一遍,現在理解它的意思和以前認為的意思完全不同,不只是字面上的詞
意,而是蘊含了很多哲學意念在其中,而在就讀哲學系的過程中,很多研究方法
也一一去認識它,發現道德經中的某些概念和形上學(本體論)很有關係,而第一
章討論的內容也和古希臘哲學家討論的點很相似,整本道德經中出現的聖人、德、
無為的概念,又很像是在告訴我們要如何做一個合適的聖人、君王,引導我們成
為正當的人,教我們解決問題,此又與方法論很雷同。
當我在思考要研究哪方面的議題作為專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道德經,
我的指導教授也對這方面頗有心得,在告訴他我的想法時,才驚覺我們的研究目
標竟不謀而合,我原先思考的是道德經內是不是在教導人成為「哲學的國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