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猪病防治
P. 127
积液。咽部肿胀有热感,切开颈部, 皮肤可见有皮下有胶冻样黄色液体,血管内流出暗
红色血液。
无菌采取病死猪心脏、肝脏、淋巴结、脾脏、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
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 其周围具有明显的荚膜,常单个存在或连在一起,也有数个排列
成链状和聚集成团状,37℃培养 24 小时,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圆形湿润、露珠
状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在麦康凯平板上则无细菌生长。
无菌取病死猪脾脏、扁桃体,进行猪瘟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为阳性。
病例 4 某猪场饲养的 36 头育肥猪,2008 年 10 月 24 日突然发病死亡 4 头,8 头猪
出现临床症状,24 日夜~25 日晨又死亡 2 头。
病猪突然发病,体温高达 40~41℃,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部分病猪出现跛行,腹下、
四肢内侧及两耳背侧呈紫色。
剖检两头病猪,肉呈樱红色,肝、脾、肺有多量针尖状出血点。喉头充满红色气泡,
肺气肿,肝稍肿大,有树枝状黑斑块;胃黏膜脱落,胃大弯充血出血;肾高度充血,有出
血点,色暗紫。
无菌采集肝、脾组织,触片镜检均见少量球菌。肝组织接种鲜血培养基,可见无色、
露滴状菌落,β 溶血。细菌涂片,为 G+ 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的球菌。
肝脾混悬液(1:10)接种健康成年兔 2 只,每只兔腹腔注射 1ml。接种后 30h 死亡 1 只,
另一只 72h 未见死亡。死兔腹膜出血;肺气肿,点状出血;肾肿大;胃黏膜脱落。兔的肝、
心备触片均见大量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的球菌。
病例 5 2003 年 3 月,广东省某猪场有数只后备猪发生血便,以后又陆续有猪出现相
似的症状,病猪表现拉带血稀便、发热、皮肤颜色苍白和食欲下降,但未出现死亡。
病变主要集中表现在消化道。回肠肠管外形变粗,肠壁增厚,肠壁浆膜面有明显的脑
回样花纹;肠腔内有大量条状凝血块,肠黏膜明显增厚,皱折成脑回样皱壁;黏膜表面无
光泽,有少量坏死组织碎片。盲肠和结肠外观呈暗紫色,肠腔内有多量暗红色血样内容物
和凝血块,肠黏膜未见明显增厚,表面光滑一致红染。直肠内有少量血样内容物。胃内充
满饲料,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未见异常。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
病理组织学检查 肠腺上皮细胞显著增生,未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非杯状细胞) 畸形
排列,形成的分枝状肠腺代替了正常的黏膜结构,充满坏死的细胞碎片和嗜中性粒细胞。
应用镀银染色法,在增生性肠腺瘤细胞的胞浆顶端可见多量弯曲的小杆状细菌,长
1. 25~1. 75μm。
采取病猪结肠黏膜制成抹片,镜检未见螺旋体。取回肠和结肠内容物分别接种到含
50 mL/ L 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板和麦康凯琼脂板上,经 37℃培养 24 h 和 48 h 后观察。除
大肠埃希氏菌外,未见其他细菌生长。
病例6 某养殖户饲养的2月龄仔猪有11 头突然发病,表现体温升高41.5℃左右,呼
吸困难,死前步态不稳,头撞墙,做转圈运动,临死前四肢划动。次日又有2 头死亡,死
前牙齿紧咬,颈部肌肉震颤,呈痉挛症状,发病仔猪有2头死亡。病程1~3 d,发病猪均为
同一圈舍饲养
剖检所见以败血症及脑膜炎变化为主。肺脏出血,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心脏肿大,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