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猪病防治
P. 123

起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病的总称,一般是由潜在的原发病原和继发病原
              (如病毒和细菌等)以及环境应激、不良的饲养管理和猪体免疫力降低等因素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饲料报酬降低,
              治疗成本增加,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有两大类,一是原发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病毒性病原和猪肺炎支原

              体等;二是继发性病原,包括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
              氏杆菌、沙门氏菌等。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管理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
              繁转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等。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 A、E)的缺乏,以及霉菌毒素污染会造成猪体免疫力下降,
              秋末、春初天气多变,容易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免疫程序不合理,不能及时为猪群提供完善的免疫保护,也是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
              要发病因素。

                   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多呈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老疫区发病情况有所缓
              和,多呈地方流行性或慢性。本病多发生于 6~10 周龄的保育猪和 13~20 周龄的生长育肥
              猪,发病率一般为 25~60%,发病猪死亡率为 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病猪急性期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在清晨和夜间
              较明显,最终消瘦死亡。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 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慢性间质肺炎,肺尖
              叶、心叶及膈叶的腹侧缘呈紫红色或灰红色,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时,如与传
              染性胸膜肺炎或副猪嗜血杆菌,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有纤维素性粘连,病理变化严重时心

              肌与心包粘连,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有的可见支原体肺炎的分界明显的红色固
              化感染区,或肺有化脓灶、肺斑点或片状出血。有的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
              膀胱、喉头有出血点。1~3 周龄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理变化。
                   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一般是根据其致病病原特性,

              采取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由于该病是多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注意不要漏诊。
                   防制本病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防止引入感染的猪群(只)。采取
              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日龄猪混养在一起,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改善饲养环境。
              完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各个环节。

                   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工作。适时添加
              药物进行防制也有一定效果。

                                           三、猪腹泻性疾病的控制


                   猪的腹泻是引起猪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腹泻病因复杂
              多样,找出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防制效果。
                   某些病毒会引起猪腹泻,如 TGEV、PEDV、轮状病毒、猪瘟病毒、PRRSV、PCV-2、


                                                           116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