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猪病防治
P. 121

者。
                   3.传播途径   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交配也可传播。肺结核乳牛的痰、乳

              腺结核分泌的乳汁、肠结核病畜排泄的粪便等污染空气、厩舍、饲料和饮水,可以传播本
              病。饲喂结核病畜的内脏或未煮熟的下脚料、结核病牛未经消毒的牛奶和它的副产品等均
              可使猪发病。在饲养过结核病鸡的场地上养猪,也可以使猪感染发病。
                   4.流行特点   本病多为散发,发病率和病死率不高。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一般为十几天,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病程通常呈慢性经过,病初症状不明显,当病程逐渐延长,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良
              时,则症状明显。
                   多表现为淋巴结核,最常发病部位为颌下、咽、颈部及肠系膜淋巴结,呈拇指大至拳

              头大的硬块,表面凹凸不平,有时破溃排出脓块或干酪样物。肺、肝、肠、胃等结核时,
              主要表现消瘦、咳嗽、气喘等症状,肠道有病灶时常发生下痢。
                   【病理变化】
                   尸体外观消瘦,结膜苍白。病变多在屠宰后发现,常局限在咽、颈部淋巴结和肠系膜

              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可表现为结节性和弥漫性增生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形成粟
              粒大至高粱米粒大,切面呈灰黄色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的病灶;后者表现淋巴结呈急性肿胀
              而坚实,切面呈灰白色而无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变化。

                  【诊断】
                   结核病猪生前无明显症状,根据死后剖检变化才能确诊,必要时可做结核菌素试验和
              显微镜检查等。

                  1.细菌学诊断  本法对开放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生前采取采取病猪的痰、乳
              及、粪尿及其他分泌物,死后应采取病变部组织,作抹片检查、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

              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病料,具有快速、准确,检出率高等优点。
                   2.变态反应学诊断  诊断猪结核病,用牛分枝杆菌提纯菌素 0.1mL(10000Iu)或老结
              核菌素原液 0. 1mL,在猪耳根外侧皮内注射,另一侧注射禽分枝杆菌提纯菌素 0.1mL
              (2500Iu),48~72h 后观察判定,明显发生红肿者为阳性。如无禽结核菌素,仅用牛结
              核菌素亦可。

                   目前,猪结核菌素试验尚缺乏最适的注射部位、结核菌素剂量与型别以及结果观察的
              最佳时机等方面的详尽资料。各国的猪结核菌素试验及其判定标准是有差异的。
                   【防制】结核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的常见多发病,人、牛和家禽是结核杆菌的三大宿主。

              搞好结核病的早期治疗和畜禽结核的检疫、隔离等综合防制措施,对消灭和减少猪结核病
              是关键的。猪结核病一般不予治疗,但对一些具有经济意义的种猪,可试用药物进行治疗。
              可选用链霉素、异烟肼及其衍生物、利福平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猪场一旦发生猪结核,病群应做淘汰处理。被污染的厩舍、场地等可用 20%石灰乳,

              5%来苏儿或 5%漂白粉进行 2~3 次彻底消毒,空舍 3~6 个月。患结核病的人不能从事养猪
              场的工作。





                                                           114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