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猪病防治
P. 116
根据受害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和坏死性肠炎。
坏死性皮炎 仔猪和架子猪常见。以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病初,
局部有痒感,并可见少量盖有干痂的结节。质硬,微肿胀,无热无痛。痂下组织逐渐坏死,
并形成囊状坏死灶,大的直径可达 10cm 以上。病变部位皮肤苍白,脱毛并有液体渗出。
随着坏死加重,组织溶解,最终有灰黄色或灰棕色恶臭创液,随坏死灶的破溃流出。在体
表形成少则四、五处,多则十余处的边缘不整齐、创口小、创底凹凸不平(深约 2~3cm)
的坏死灶。有些严重病例,病变深达肌肉、腱、韧带和骨骼,形成透创(腹和胸腔)或肢
端腐脱,发生在耳和尾的形成干性坏死,甚至脱落。母畜有时在乳头和乳房发生皮肤坏死,
严重的乳腺坏死。个别猪可在全身或局部大面积皮肤形成干性坏死,如盔甲般覆盖体表,
最后从其边缘逐渐剥离脱落。一般病猪全身症状不明显,治疗及时多数康复,病变处可形
成愈合的疤痕。少数由于恶病质而严重者表现体温升高、厌食、消瘦、最终死亡。
坏死性口炎 又称“白喉”,多发生于仔猪。病初食欲不振,口臭、气喘、流涎、鼻
孔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腹泻,逐渐消瘦。唇部、口腔黏膜红肿,在齿龈、舌、
上腭、唇黏膜、颊及咽等处,可见有灰白色或灰褐色粗糙、污秽的伪膜,伪膜下为溃疡面。
坏死进一步发展到咽喉者,表现进食及呼吸严重困难,呕吐、颌下水肿。更为严重者,波
及肺部或转移他处,导致病猪死亡。病程约 4~5d,长者可达 2~3 周。
坏死性鼻炎 主要发生于仔猪和架子猪。鼻黏膜出现溃疡,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形成
黄白色的伪膜。坏死病变有时波及鼻甲软骨、鼻和面骨,严重的蔓延至副鼻窦、气管和肺
组织。病猪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脓性鼻液和腹泻。
坏死性肠炎 常与猪瘟、副伤寒等病并发或继发。表现消瘦、严重腹泻、粪便中含有
血液、脓汁或肠黏膜坏死碎片,恶臭。
【病理变化】
死于坏死杆菌病的病猪,除具有原发性坏死性炎灶外,一般内脏器官也有蔓延性或转
移性的坏死灶。最常见的是肺脏的转移灶。肺脏的病灶眼观多为圆球形,质硬,周围有红
色反应炎性带环绕,病程长的,外围有结缔组织性包囊,切面见病灶中心为黄褐色坏死灶,
切面干燥。镜检病灶中心部肺组织和渗出物均发生凝固性坏死,外围有大量粒细胞浸润和
充血、出血的炎性反应带;呈慢性经过的病灶,由于粒细胞浸涧,浸润带外围可见有肉芽
组织增殖,形成包囊,严重时形成坏死性胸膜肺炎。肝脏及其他器官有时也可见转移性病
灶,都与肺中病灶相仿。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包
括细菌分离培养、动物实验等。
【防制】
1.预防措施
加强管理,改善饲养和卫生条件,经常保持猪舍、运动场及用具的清洁与干燥。避免
咬伤和其他外伤,一旦发生外伤及时处理。发生本病后,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猪,污染场地、
用具等应进行消毒。
2.治疗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