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猪病防治
P. 113

奶仔猪死亡可提示为猪钩体病。尸体剖检与组织学检查,尤其是肾脏的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1.病原学检查  在急性病例的高热期,血液及所有的脏器中都有数量不等的菌体存在,
              当病畜机体产生一定数量的抗体时,大多数菌体被破坏,只有在抗体难以到达的地方如肾

              小管中可以存活下来。体液材料菌体数量常常很少,检出机会不多,要注意浓缩集菌。生
              前检查早期用血液,中、后期用脊髓液和尿。死后检查在1h内进行,最迟不得超过3h,否

              则组织中的菌体大多数发生溶解。一般采取肝、肾、脾、脑等组织。病料采集后应立即处
              理,并进行暗视野直接镜检或用荧光抗体法检查,病理组织中的菌体应用姬姆萨氏染色或
              镀银染色后检查。有条件时可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

                   2.血清学诊断  检测抗原可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DNA 探针技术、PCR、化学
              发光免疫分析法等。检测抗体可应用玻片凝集试验、凝集溶解试验、微量凝集试验、生长
              抑制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防制】

                   1.治疗    链霉素和四环素类抗菌药有一定疗效。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连喂 7 天,可
              以减轻症状和解除带菌状态。母猪产前 1 个月连续饲喂含土霉素的饲料可以防止流产。
                   2.预防   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及时隔离病畜和可疑病畜。做好灭鼠工作,防止草地、

              饲料、水源被鼠类粪尿污染。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场舍、用具等,防止本病传染和
              散播。
                   当发生本病时,及时用钩端螺旋体多价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注射钩端螺旋体菌苗的
              一般方法为两次肌内注射,间隔一周,用量为 3~5ml,免疫期约为一年。

                   【公共卫生】人:潜伏期平均 7~13d。患者突然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尤其是腓肠
              肌疼痛并有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并有蛋白尿及不同程度的黄疸、皮肤黏膜出血等临
              床症状。有的病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也有表现为咯血或脑
              膜脑炎等临床症状。临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数经轻或重的临诊反应后恢复,少数严重者,

              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人钩端螺旋病的治疗,应按病的表现确定治疗方案,一般是以
              抗菌药为主,配合对症、支持疗法,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G,其次为四环素类、庆大霉素、
              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也有良好疗效。预防本病,需要人医和兽医密切配合,平时做好灭
              鼠工作,加强动物管理,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和清理污水、垃圾;
              发病率较高的地区要用多价疫苗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模块五   其他细菌性疾病



                                       单元十八   仔猪渗出性皮炎


                   渗出性皮炎(Exudative Epidermitis,EE)又称仔猪油皮病,其典型病例表现为哺乳仔猪
              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病猪表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该
              病呈散发性,但对个别猪群影响可能很大,特别是新建或重新扩充的群体。

                   【病原】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常呈葡萄串
              状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呈双球或短链状排列。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


                                                           106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