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猪病防治
P. 108
色,其他细菌及组织细胞染成绿色蓝色。
本菌为需氧或微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初代分离培养时,需在含有血液、血清、
肝汤、马铃薯浸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才能较好的发育,而且生长缓慢,一般需要 7~14d
或更长的时间才能长出肉眼可见的菌落。多次传代后,不但生长变快,2~3d 即长出菌落,
而且对营养要求降低,在普通琼脂上也能生长。在血清肝汤琼脂上,形成湿润、无色、圆
形、闪光、表面隆起的边缘整齐的小菌落。在马铃薯斜面上生长良好,于 2~3d 后长出水
溶性微棕黄色菌苔。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中,本菌易由光滑型(S)变为粗糙型(R)。
布鲁氏菌属分 6 个生物种,20 个生物型。羊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
菌、牛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和绵羊布鲁氏菌。
羊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绵羊、山羊,也能感染牛、猪、鹿、骆驼等。猪布鲁氏菌主要感
染猪,也能感染鹿、牛和羊。人的感染菌型以羊型最常见,其次猪型,牛型最少。
本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土壤、水、粪、尿及饲料等中可生存一至数
月,在胎衣、胎儿体内存活 4~6 个月。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能迅速将
其杀死。
【流行病学】
易感性 可感染多种动物,家畜中以牛、猪、山羊、绵羊易感性较高,其他动物如水
牛、牦牛、羚羊、鹿、骆驼、猫,狼、犬、马、野兔、鸡、鸭及啮齿类等都可以自然感染。
实验动物中,以小鼠、豚鼠、鸽和幼猫最易感,家兔次之。随性成熟易感性增高,孕畜最
易感染。
传染源 主要是病畜和带菌动物,尤其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病原菌可随感染动物的
精液、乳汁、脓液,特别是流产胎儿、胎衣、羊水以及子宫渗出物等排出体外,通过污染
饮水、饲料、用具和草场而传染。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结膜、皮肤、交配感染。
流行特点 无明显的季节性,产仔季节多发,一般为散发。在疫区,第一胎发生流产
后多不再发生流产,也有连续几胎流产的。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 2 周,长的可达半年。常为隐性经过。
流产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阶段,一般发生在妊娠后第 4~12 周,有的在妊娠第二、三
周发生隐性流产,也有的在接近妊娠期满早产。流产前常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
减退,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黏膜潮红、水肿,有时阴道流出灰白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羊
水多清亮,有时混浊含有絮状物,胎儿多为木乃伊胎、死胎或弱胎,流产后很少发生胎衣
滞留,一般产后 8~10 天可以自愈,少数发生胎衣滞留,阴道流出污红色分泌物,引起子
宫内膜炎和不孕。还见有皮下脓肿,乳房炎,关节滑膜炎或腱鞘炎等。公猪感染后多发生
睾丸炎和附睾炎(彩图 88),全身发热,局部疼痛,不愿配种。
【病理变化】流产胎儿有的是木乃伊胎、死胎(彩图 89)或弱仔猪,可能还有正常
的仔猪,这是由于猪的各个胎衣互不相连,胎儿受感染的程度和死亡时间不同所致。子宫
黏膜上有许多粟粒大、黄色坏死小结节,含有脓样或干酪样物。胎盘充血、水肿,有出血
点,肥厚,表面有一薄层淡黄色或淡褐色粘液脓性渗出物(彩图 90)。胎儿皮下水肿,在
脐带周围充血、出血明显,并由此渗入体腔,水肿液常被血液染成红色。睾丸、附睾明显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