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猪病防治
P. 109
肿大,实质上有豌豆大的坏死灶,有钙盐沉着,睾丸、鞘膜常与皮下组织粘连。
关节病变开始呈滑膜炎,进而发展为化脓性或纤维素性化脓性关节炎。皮下发生布鲁
氏菌性结节性脓肿病变。
【诊断】猪场有多头母猪同时或相继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子宫黏膜和胎盘有本病的
特征病理变化以及胎衣滞留,关节炎,公猪睾丸炎,可疑为本病。本病多呈隐性感染,因
此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本病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结合细菌学、血
清学检查。
1.细菌学检查 用流产胎儿胃内容物或阴道分泌物等制成菲薄的涂片,用沙黄—孔雀
绿染色法染色,布鲁氏菌被染成淡红色,小球状杆菌,其他细菌或细胞为绿色或蓝色。
2.凝集反应 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的第 4~5d 后,血液中即出现凝集素。随后凝集滴度逐
渐增高,能持续 1~2 年或更久,以试管凝集反应检查时,在 1:50 达“++”或“++”以
上者,判为阳性反应,在 1:25 达“++”时为疑似反应。大群检疫时,为提高效率,可用
玻板凝集反应,猪血清在 0.04ml 处凝集,判为阳性反应;在 0.08ml 处凝集时,则为疑似
反应。
判为可疑的猪,3~4 周后应采血重检,如仍为可疑反应,可按以下情况来确定,即该
群中既无本病的流行情况发生,也无临床病例出现,血检也无阳性时,则可判为阴性反应。
虎红平板凝集反应的敏感性更高,特异性优于常规试管凝集反应。检验时,取被检血
清与虎红抗原各 0.03ml,滴加于平板上混匀,放置 4~10min 后观察结果。出现凝集现象,
即可判为阳性反应,否则判为阴性反应。
【防制】
(1) 定期检疫 猪在 5 月龄以上检疫为宜,疫区内接种过菌苗的应在免疫后 12~36 个
月时检疫。疫区检疫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检出的病猪,应—律屠宰作无害化外理。
(2) 培育健康猪群 仔猪在断乳后即隔离饲养。2 月龄和 4 月龄时各检验一次,如全
为阴性即可视为健康仔猪。
(3) 动物布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淘汰病畜来防止本病的流行和扩散。
(4) 流产胎儿、胎衣,粪便等深埋或生物热发酵处理,病畜的肉制品应按肉品卫生检
验法处理,应彻底消毒污染场地、畜舍、用具等,防止布病传播。
(5) 对疫区进行隔离,尽量减少病畜数量,限制流动。如检出病畜过多,可以隔离饲
养。专人管理,并有兽医监督。防止人和其他动物感染。
(6) 免疫接种 菌苗接种只能保护健畜不受感染,并不能制止病畜排菌。最好的办法是
病畜淘汰和菌苗接种相结合。不受布病威胁和已控制的地区,主张不接种菌苗或不继续接
种菌苗,猪主要应用猪二号弱毒菌苗(S2 菌苗),断乳后任何年龄的动物,怀孕与非怀孕
的均可应用(怀孕动物不能用注射法)。可用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气雾等多种方
法接种,免疫期 1 年。
公共卫生 人感染本病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肝、脾肿大,男性睾丸
炎,女性流产。养猪场、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的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