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猪病防治
P. 110

单元十六   猪衣原体病



                   猪衣原体病(Swine chlamydio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猪群引起不同症候群的接触
              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各年龄猪发生肺炎、
              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心包炎、结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公猪发生睾丸炎和尿道炎为特
              征。

                   【病原】鹦鹉热衣原体,行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活。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衣原体有
              大小两种颗粒,大颗粒为网状体(RB),直径 600~1500nm,呈球形或不规则形,是衣原
              体繁殖期的形态特征;小颗粒为原体(EB),呈球形,直径约 200~400nm,具有感染性。

              衣原体对热较敏感,在室温下 10d,完全丧失其感染力,56℃25min,70℃5min 被灭活。
              常用消毒药可在短期内将衣原体灭活。衣原体对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敏
              感,对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衣原体接种于 7 日龄鸡胚卵黄囊,于 37~39℃培育,可生长繁殖;适用于衣原体分离
              培养的细胞包括 McCoy 细胞(乳鼠成纤维细胞)、HeLa 细胞(人子宫颈癌传代细胞)、PL
              细胞(传代人羊膜细胞)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衣原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各种健康带菌、隐性感染和发病动物都是本病

              的传染源。禽类与哺乳动物之间、哺乳动物之间都可以相互传播,互为传染源。带菌的种
              公、母猪成为幼龄猪群的主要传染源,种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染本病,所以隐性感染的种公
              猪危害性更大。
                   传播途径  衣原体主要随鼻分泌物、粪便排出体外,流产胎儿、胎膜、羊水更具传染
              性。主要经呼吸道,也可由消化道感染。体表寄生虫可起传播媒介作用。

                   易感性  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尤其是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更易感,生长-
              肥育猪平均感染率在 10~50%。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
              母猪群空怀不育,已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除猪外,至少还有 16 种哺乳动物、190 种鸟类和家禽能自然感染本病。

                   流行特征  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受应激因素影响大,可造成大批发病。在大中型猪
              场,本病在秋冬季流行较严重,一般呈慢性经过。持续地潜伏性传染是猪衣原体病的重要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症状】本病多为隐性感染。

                   呼吸道和全身感染的潜伏期为 3~11d。病猪食欲不振,体温达 39~41℃,呼吸困难,
              听诊肺部有啰音。一个或多个关节发炎而表现疼痛跛行。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断奶前后
              的仔猪感染会发生腹泻。公猪感染后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和尿道炎,而母猪感染后导致怀
              孕后期流产、弱胎或死胎。

                   【病理变化】剖检可见流产母猪的子宫内膜水肿、充血或出血(彩图 91),分布有大
              小不一的坏死灶,流产胎儿皮下水肿,头颈和四肢出血(彩图 92),肝充血、出血和肿大。
              种公猪睾丸变硬,有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
                   衣原体性肺炎猪剖检,可见肺肿大,肺表面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有的肺充血或淤


                                                           103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