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猪病防治
P. 111

血,质地变硬,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分泌物。
                   衣原体性肠炎仔猪尸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
              物稀薄,有的红染,肝、脾肿大。

                   多发性关节炎病猪局部剖检,可见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充血或出血,关节腔内渗出物
              增多。
                   【诊断】猪衣原体病是一种多症状性传染病,对其诊断除了要参考临床症状和病变特
              征外,主要依据实验室的检查(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予以确诊。

                   【防制】
                   1.免疫预防   种猪场: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的,适繁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衣原体流产灭
              活苗,每年免疫 1 次,以确保提供无衣原体感染的健康种猪。阳性猪场,确诊感染了衣原
              体的种公猪和母猪应淘汰,其所产仔猪不能作为种猪。

                   商品猪场:每年对种公猪和繁殖母猪群用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免疫 1 次,连续 2~3 年。
                   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免疫程序如下:
                   种公猪:皮下注射 2ml,每年免疫 1 次。
                   繁殖母猪:配种前后 1 个月皮下注射 2ml,每年 1 次,连续 2~3 年。

                   2.药物预防及治疗  出现临床症状的母猪和仔猪应及时用四环素类药物治疗。淘汰发
              病的种公猪。流产胎儿、死胎、胎衣要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环境消毒;搞好产房卫生,
              预防新生仔猪感染。消灭猪场内的野鼠和麻雀。新引进的猪只要隔离检疫,阳性者不得混
              群饲养。

                                       单元十七   猪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也称细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
              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诊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急

              性病例表现发热、血红蛋白尿、神经系统病变、贫血、水肿、流产、黄疸、出血性素质、
              皮肤和黏膜坏死等。

                   本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我国许多省区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并以盛产水稻的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发病最多。

                   【病原】本病病原为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的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革兰氏
              染色阴性,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钩体呈细长的丝状、圆柱形,螺纹细密而规则,菌
              体两端弯曲成钩状,通常呈“C”或“S”形弯曲,运动活泼并沿其长轴旋转。在干燥的涂
              片或固定液中呈多形结构,难以辨认。
                   钩端螺旋体通常能在含有兔血清或牛血清白蛋白、长链脂肪酸、维生素 B1 与 B12 的液

              体培养基中生长,最适 pH7.2~7.4,最宜生长温度为 28~30℃。长链脂肪酸可提供钩体能
              量,以合成新的钩体。钩体专性厌氧,氧化酶阳性,在暗环境中有些血清型钩体能在固体
              培养基中生长,平均繁殖周期为 12 小时。

                   钩体对干燥、冰冻、加热  (50℃10 分钟)、胆盐、消毒剂、腐败和酸性环境敏感,能
              在潮湿、温暖的中性或稍偏碱性的环境中生存。
                   【流行病学】
                                                           104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