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猪病防治
P. 203

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肝营养不良等疾病与胃溃疡的发生发展相关,
                   在以上因素作用下,胃壁组织受到刺激,引起黏膜充血、缺损和糜烂,逐渐发生组织
              学变化,形成胃溃疡。

                   【症状】  溃疡发生很快,正常的胃食管区在 24h 内就可发生病变成为完全溃疡病灶。
              临床症状可反映出由于胃损伤而致失血的程度。
                   1.急性病例  由于溃疡部大出血,病猪可突然死亡,尸体急剧苍白。有的病猪在强烈

              运动、相互撕咬、分娩前后突然吐血,排黑色沥青样血便。体温下降,呼吸急促,腹痛不
              安,体表和黏膜苍白,体质虚弱,终因虚脱而死亡。当病猪因胃穿孔引起腹膜炎时,一般
              在症状出现后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
                   2.慢性病例  食欲降低或不食,体表和可视黏膜明显苍白,有些猪表现出腹疼痛的症

              状,如磨牙、弓腰、跪卧、可能会发生呕吐,发病猪的直肠温度经常低于正常。渐进性消
              瘦,贫血,生长发育不良。粪潜血检查呈阳性。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长达
              8~50d。
                   3.轻度病例  与健康猪相似,无明显可见症状,对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影响不
              大,只有屠宰后才看到其胃溃疡的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溃疡主要在胃的无腺区,也见于胃底部和幽门区,表现不同程度的充
              血、出血以及大小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糜烂斑点和溃疡。胃内有凝血块、新鲜血液以及
              纤维素渗出物;肠内也常发现新鲜血液。无临床症状的病猪,早期病变胃食管区上皮表面

              出现皱纹、突起、不规则及粗糙,有黏膜角化过度以及上皮脱落,而无真正的溃疡形成。
              病猪胃常比正常胃有更多液体内容物;胆汁可自十二指肠逆流至胃,使胃黏膜黄染。慢性
              胃溃疡引起出血的病猪,因髓外造血而脾肿大。有的溃疡自愈,可见胃食管区被纤维组织
              完全取代,形成瘢痕,突出于胃内,这是慢性溃疡特有的病变。若胃壁已经穿孔,则可见
              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腹膜炎。

                   【诊断】   诊断通常根据死后尸检和临床病史建立诊断。胃溃疡常散发出现于育成猪
              或分娩前后的母猪,常常是一头猪突然死亡之后,经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其它猪有贫血的症
              状。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粪便变黑,皮肤和黏膜明显苍白。取粪便做潜血检验,呈阳
              性为可疑。本病应与猪梭菌性肠炎、急性猪痢疾加以区别。

                   【治疗】   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消除病因,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消炎止血,抗
              酸止酵,对症治疗。
                      当怀疑猪群已发生胃溃疡时,首先应检查饲料情况,除去致病因素。增加饲料粒度

              通常可以使病情得到迅速稳定。给予富含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饲料,避免刺激和兴奋。为
              减轻疼痛刺激,防止溃疡恶化和发展,可用盐酸氯丙嗪,1-3mg/kg 体重,肌内注射,也可
              皮下或肌内注射 30%安乃近 10~20mL。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果胶铋等,也可
              饲前 0.5h 内服 3~5g 次硝酸铋,每天 3 次,连用 3~5d。

                   对出血明显的病猪,止血用维生素 K 或酚磺乙胺、云南白药等药物;为促进溃疡愈合,
              宜用 1%刚果红注射液 100mL,静脉注射,每天 1 次,连用 2~3d;中和胃酸,服用制酸剂,
              如氧化镁、硅酸镁、碳酸钙、氢氧化铝等。
                   可试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进行治疗。


                                                           196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