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猪病防治
P. 23
(一) 群体给药
现代集约化猪场控制猪病的关键措施就是群防群治。将药物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防治
猪病,是规模养殖场用药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其特点是方便,经济,节省人力与物力,提
高防治效率;还能减少减少对猪群体的应激性。
混饲和饮水给药时应严格掌握用量,并确保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通过饮水给药时应
注意药物的水溶性,只有溶于水的药物才能通过饮水给药,同时要注意饮水量,保证每头
猪药物的摄入量。另外,有些药物在水中时间过长易失效变质,应限时饮用。
(二)个体口服给药
1.经口投药 首先捉住病猪两耳,使它站立保定,然后用木棒或开口器撬开猪嘴,将
药片、药丸或其他药剂放置于猪舌根背面,再倒入少量清水,将猪嘴闭上,猪即可将药物
咽下。这种投药方法限于少量药物。
2.经口胃管投药法 助手抓住猪的两耳,将猪前驱挟于两腿之间。用木棒橇开口腔,
并装上开口器,术者取胃管,从开口器中央将胃管插入食道,在确认插入食管后,再行灌
药。
(三)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是将灭菌的液体药物,用注射器或输液器注入猪体内的方法。常用的注射方
法有下几种。
1.肌内注射 将药液注入肌肉比较丰富的部位。刺激性较强和较难吸收的药物,进行
血管内注射而有副作用的药液和油、乳剂等不能进行血管内注射的药液等均可采用。但因
肌肉组织致密,仅能注射较少剂量。一般注射部位在猪耳根后、臀部或股内侧,应避开大
血管及神经。
2.静脉注射 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内,药液随血液循环很快分布全身。主要用于大量
的输液、输血,以治疗为目的的速效给药(如急救、强心药等),或注射药物有较强的刺激
作用,不能作皮下、肌内注射,只能通过静脉内才能发挥药效的药物。注射药液的温度要
尽可能接近于体温。猪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耳静脉。
3.气管内注射 气管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气管。注射时,病猪多取侧卧保定,且头高
臀低,将针头经气管软骨环间进入气管,接上注射器缓慢注射。适用于气管、支气管和肺
部疾病的治疗。注射药液量不宜过多,一般 3~5mL,量过大时,易发生气道阻塞而产生
呼吸困难。
4.胸腔注射或肺内注射 胸腔或肺内注射是治疗肺炎和胸膜炎的一种有效给药途径,
由于药物直达病所,因此治疗效果好于其他给药方法。(具体方法见实训指导三)
5.腹腔内注射 腹腔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腹腔。肥育猪在右髋关节下缘的水平线,距离
最后肋骨数厘米的凹窝部刺入。小猪应倒提保定,然后将针头刺入耻骨前缘 3~5cm 的正
中线旁的腹腔内。
其他,如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在猪少用。
三、穿刺技术
穿刺技术是使用特制的穿刺器具(如套管针、穿刺器等)刺入猪体内某个部位,排除
内容物或气体,或注入药液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可通过穿刺采取病猪体内某一特定器官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