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猪病防治
P. 28

纳、自净能力,成为新的污染。畜禽粪便集中排放不但占地面积大,而且因粪水直接侵蚀

              使农田失去了生产价值,同时,通过周围水渠、河道、土壤漏渗造成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
              染,以及随粪便排出的微量元素、高铜和砷等制剂,在土壤中富集,被作物吸收后发生间

              接污染。
                   2.水质污染

                   (1)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粪尿中水份含量高,猪排泄量又大,万头猪场年排 18~20
              万吨,而粪尿污水中 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固体)值较

              高,如 COD 值达 18000mg/L,而国标规定为小于 52.5mg/L。据北京市环保局(1995)对苇沟
              猪场所排污水检测,用工业污水排放标准评价,COD 超过 53 倍,BOD 超过 76 倍,SS 超

              16 倍,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这些大量的需氧腐败有机物,由水中微生物对其进行分解
              过程中,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产生 N、P 等优质养分,它们又能促进水中低等水生

              植物尤其是藻类大量繁衍。从而加大水的混浊度,消耗水中氧,在池塘威胁鱼类、贝类生
              存;在稻田使禾苗徒长、倒伏,稻谷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腐烂绝收;在水底层进行

              厌氧分解,产生 H2S、NH3、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呈现黑色,这些现象都是水体“富营
              养化”的表现,要使这种水体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很不容易。

                   (2)地下水丧失饮用价值。污染物通过河流、排灌、使大量 N、P 等元素渗入地下,
              在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使地下水源含氧量减少,水质变臭,失去

              饮用价值。
                   (3)恶臭污染。主要是粪尿及废弃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其成分是 NH3、H2S、臭粪

              素和一些低级脂肪酸。实践证明,粪尿产生的这些有害气体,使猪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
              起仔猪中毒死亡。此外,还可使猪场工作人员健康受影响。易患呼吸道病。据报道,体重

              45kg 的生长猪,在氨浓度达 50~60mg/L 的舍内饲喂 4 周,采食量下降 15.6%,,增重下降
              20%,还影响猪的发情状况。另外,CH4、CO2 等排入大气,造成空气中相对含氧量下降,

              污浊度升高,质量下降。
                   (4)生物污染。由于许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可在土壤中生存并继续繁殖,污水的排

              放扩大了传染的范围,据分析,在每毫升污水中平均含 33 万个大肠杆菌和 69 万个肠球菌;
              沉淀池内每升污水中蛔虫卵和毛道线虫卵高达 193.6 个和 106 个。这样极易造成猪只生产

              力下降;导致疫病的流行,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二)猪场的污水处理

                   1.国外概况
                   (1)小型猪场。小型猪场有的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如日本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

              的木屑养猪法,每日排泄的猪尿不断被铺在舍内地面上由混有某些微生物的木屑层吸收、
              消化。每隔一段时间(如金宝贝发酵床垫料用三年可以清理一次)将其装车外运作肥料,

              再换上新的木屑。有的将粪污经固液分离后,粪渣堆沤作肥料。污水经厌氧消化(即沼气


                                                            2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