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猪病防治
P. 62

正常。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
                   【病理变化】尸体消瘦、脱水,小肠病变具有特征性,通常肠管膨满扩张,充满黄色
              液体,肠壁变薄(彩图 48),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缩短,上皮细胞核浓缩、破碎,细胞质呈强嗜酸性变性、坏死。
              腹泻 12h 后,绒毛变得最短,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由正常 7∶1 降为 3∶1。
                   【诊断】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只是病死率

              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也比较缓慢,确诊比较困难,主要依靠血清学
              诊断,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防制】加强保健与卫生措施,与 TGE 处理方法相同。


                                       单元十三   猪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Porcine rotavirus infection)主要是多种幼龄动物的一种病毒性腹泻,
              以委顿、厌食、呕吐、腹泻和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10~60 日龄的仔猪,常见到自然发
              生的轮状病毒腹泻。

                   【病原】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各种动物的轮状病毒在形态上无
              法区别,完整的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因象车轮而得名。

                   本病毒很难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有的即使能够增殖,也不产生或仅产生轻微的细
              胞病变。只有犊牛、猪、鸡、火鸡及人轮状病毒的某些毒株能在一些细胞培养中繁殖。
                   轮状病毒对外界环境和许多常见消毒剂如碘和次氯酸盐有较强抵抗力,能耐受乙醚、
              氯仿和去氧胆酸钠,能耐受 1%甲醛 1h 以上。在 pH3~10 的环境中不能失去传染性。在粪

              或没有抗体的牛奶中,18~20℃放置 7 个月仍有感染性。本病毒对胰蛋白酶稳定,而且需
              要胰蛋白酶活化其感染性。
                   【流行病学】

                   易感性  本病毒的易感动物很多。犊牛、仔猪、羔羊、狗、幼兔、幼鹿、猴、小鼠、
              火鸡、鸡、鸭、珍珠鸡和鸽以及儿童均可自然感染发病。其中以犊牛、仔猪及儿童的轮状
              病毒最为常见。病毒可从一种动物传给另一种动物,只要病毒在一种动物中持续存在,就
              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长期传播,这是本病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之—。各种年龄和品种
              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在疫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已感染过而获得了免疫,所以发病的多为
              60 日龄以内的仔猪,尤其是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般在 50%~80%。

                   传染源  患病的人、动物及隐性带毒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存在于病畜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

              垫草和土壤,经消化道传染而感染其他动物。病愈动物从粪便中排毒持续至少 3 周。病畜
              痊愈获得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它对病毒的持续存在影响时间不长,所以痊愈动物可以
              再次感染。
                   流行特点  本病传播迅速,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卫生条件不良、大肠杆
              菌和冠状病毒等合并感染以及喂非全价饲料等,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均有较大影
              响。


                                                            55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