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猪病防治
P. 67

污染的场地应以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并防止人的感染。

                                         模块五   其他病毒性疾病


                                                单元十七   猪痘



                   猪痘(Swine pox)多发生于夏季,常在冬季开始后停息,主要感染幼龄猪,本病以
              皮肤,偶尔黏膜发生痘疹和结痂为特征。
                   【病原】猪痘可由两种形态学极为近似的病毒引起;一种是猪痘病毒,这种病毒仅能
              使猪发病,只能在猪源组织细胞内增殖,并在细胞胞浆内形成空泡和包涵体。另一种是痘

              苗病毒(Vaccinia Virus),能使猪和其它多种动物感染,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牛、绵羊
              及人等胚胎细胞内增殖,并在被感染的细胞胞浆内形成包涵体。
                   病毒对温度有高度抵抗力,在干燥的痂块中可以存活几年,但病毒很容易被氯制剂或
              对 SH-基有作用的物质所破坏,有的对乙醚敏感。痘病毒诱导的主要为细胞免疫。

                   【流行病学】猪是猪痘病毒的唯一自然感染宿主,哺乳猪和保育猪最敏感,发病率可
              达 30%~50%以上,但死亡率很低,一般不超过 1%~3%,大多是因并发症而死亡。
                   猪虱是本病传播的主要媒介,猪痘病毒在猪虱体内可存活 1 年,其他吸血昆虫也可能
              具有散播本病的作用。接种过痘苗病毒的人可将该病毒经吸血昆虫传染给猪,引起猪发生
              猪痘。

                   【临床症状】潜伏期5~7d,病初病猪体温略有升高,随后在腹下部和前后肢内侧出现
              小红斑,红斑迅速增大变成丘疹、水疱和脓疱,脓疱中心凹陷呈脐状,最后干涸成痂皮。

              整个病程约10~14d。取病变部位作切片检查,可见上皮增生,感染细胞质内含有嗜碱性和

              嗜酸性包涵体,细胞核可能发生典型的空泡化。有时病变不呈典型经过,出现红斑或丘疹
              后直接覆盖痂皮。
                   【诊断】一般根据病猪典型痘疹和流行病学材料即可作出现场诊断。但应注意与类似

              疾病相区别。猪痘通过组织学检查,在有病理变化的皮肤细胞中能查出典型的胞浆内包涵

              体,以此可作出区别。至于猪痘究竟是由何种病毒引起,可用家兔作接种试验,痘苗病毒
              可在接种部位引起痘疹;而猪痘病毒不感染家兔。必要时可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防制】本病目前尚无疫苗,但康复猪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仔猪可用康复猪血清或痊愈猪血治疗。皮肤局部可涂布抗
              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对病猪污染的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垫草焚毁,对猪群要加强
              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彻底消灭猪血虱、蚊子和蝇等。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 1~2 周,防
              止引入本病。

                                              单元十八   蓝眼病


                   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BED)是由蓝眼病副粘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临诊表
              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角膜混浊和繁殖障碍。

                   【病原】  蓝眼病副粘病毒(BEP),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病毒

                                                            60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