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猪病防治
P. 68
颗粒呈多形性,通常呈球状。其他副粘病毒与 BEP 无血清交叉反应,BEP 的不同毒株在
形态学、理化特性和血清学上无差异。
本病毒能凝集哺乳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经福尔马林灭活后,失去血凝恬性。BEP 在
56℃4h 可被灭活。
【流行病学】
易感性 猪是唯一感染 BEP 后出现症状的动物。2~15 日龄的猪最易感,大于 30 日龄
的猪易感性差,犬、猫和野猪感染后不出现症状,但能产生抗体。小鼠、大鼠和鸡胚能被
实验感染。
传染源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BEP 可通过工作人员、交通工具、飞禽和风传播,经呼吸道传播是主要的
方式。
流行特点 该病在封闭猪场中可以“自我限定”,即所有猪感染后不再引进易感猪,12
个月后引进,既不发病,也不产生 BEP 抗体。但在连续生产的猪场,周期性出现病例。
猪一旦感染 BEP,抗体可持续终生。
【临床症状】本病的症状因猪的年龄而有差异。
1.哺乳仔猪 若初次流行,发病严重,主要威胁 2~15 日龄仔猪。健康仔猪突然发病,
侧卧虚脱或出现神经症状,发热、被毛粗乱、弓背,有时伴有便秘或腹泻,然后出现运动
失调、虚弱强直(主要见于后肢)、肌肉震颤、姿势异常(如犬坐样)等神经症状。有的
病猪发生角膜炎,流泪并伴有眼睑水肿,眼睑紧闭,粘有分泌物,有 1~10%感染猪呈单侧
或双侧性角膜混浊。最早发病的仔猪在 48 小时内死亡,后出现的病例在出现症状 4~6 天
后才死亡。蓝眼病暴发期,仔猪的感染率为 20~65%,感染仔猪的发病率为 20~50%,病
死率达 87~90%。感染母猪表现正常,或在仔猪出现症状前 1~2 天有中度厌食现象。在本
病流行过的猪场,由于存在母源抗体,此种情况不多见。
2.30 日龄以上的猪 发病时症状轻,表现为厌食、发热、咳嗽和打喷嚏。个别猪出现
运动失调、转圈、摇头等神经症状。少数猪有角膜混浊和结膜炎,但无其他症状,角膜混
浊持续一个月。感染率仅 l%~4%,死亡率低。部分猪场发病情况严重,神经症状明显,死
亡率高达 20%,有 1/3 的猪发生角膜混浊。
3.母猪 急性暴发期有少部分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与木乃伊胎发生率上升。但是发病
窝猪的母猪多表现正常,只有少数母猪发生角膜浑浊。母猪的发病特点是配种后返情率上
升,断奶后发情时间延长,死胎与木乃伊胎增多。母猪繁殖障碍可持续 11 个月,平均约 4
个月。
4.公猪 一般无症状,部分公猪可见轻度厌食与角膜浑浊,睾丸与附睾明显水肿,发
展成明显的睾丸萎缩,多为一侧性,或者睾丸柔软松弛下垂,严重者丧失性欲。精液浓度
下降,畸形精子增多,精子活力下降或者无精子。发病猪场有 29~73%的公猪表现暂时或
永久性不育。
【病理变化】
眼观病变 病猪无特征性眼观病变。仔猪在肺前叶的腹端有轻微的炎性病灶。大脑充
血、脑脊髓液增多,眼结膜水肿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以角膜水肿和前眼色素层炎为主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