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鏡報2018年5月號
P. 103

幾分鐘就會有痰,要抽痰,錄影也要反復中斷。                           黨。「為什麼不恨他們?把我的青春給耽誤了。坐
            最終,李敖的家人叫停了節目。李敖的朋友                         牢的5年,是生命被虛度的5年,拆散了家庭,跑掉
        說,李敖也不是不想一意孤行,只是沒有力氣一意                          了好幾個女人……」
        孤行了。                                                但「冤獄歲月」並沒有讓李敖收斂鋒芒,他
                                                        曾不無痛楚而清醒地說:「做弱者,多不得好活;
        叛逆文星                                            做強者,多不得好死。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做強
            1935年4月,李敖出生在被日軍統治之下的黑龍                     者。」  整個1980年代,他仍以不屈的文化姿態,開
        江哈爾濱,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為不做亡                          展口誅筆伐的大業,主辦雜誌《李敖千秋評論》、
        國奴,曾做過學校校長的父親帶領全家遷往北平,                          《求是報》、《烏鴉評論》等,宣傳言論自由及人
        並謀得公職。不料「七七事變」爆發,北平也不再                          權民主。
        安寧,李敖一家輾轉至上海,又於1949  年底抵達台                          1990年代電視媒體興起,李敖遂將言論陣地轉
        灣。                                              移到電視領域。2004年,他在鳳凰衛視開辦了《李
            在台灣讀中學期間,恩師嚴僑對李敖幫助很                         敖有話說》,並由此成為華人世界的著名節目主持
        大,作為近代著名教育家嚴復的長孫,無論是最初                          人。彼時,新聞台找李敖做政論直播,很多綜藝節
        價值觀的形成,還是知識結構的建立,他都對李敖                          目第一期的嘉賓也都是李敖,女主持都要坐一下他
        產生了深刻影響。                                        的大腿。不論發生什麼,媒體都要問「李敖大師怎
            1954年,19歲的李敖以高中二年級肄業的身份                     麼看?」連林青霞胖了,媒體也要去問他。
        考入台灣大學法律專修科,但他喜歡歷史,於是毅
        然退學,一年後,如願考入台灣大學歷史系。此時                          晚年宅男
        的李敖,因為才氣,以及特立獨行的性格,已在台                              不過,近十多年來,人們很少在電視節目上看
        灣大學小有名氣——這份才華、任性與名氣,伴隨                          到李敖的身影了,晚年獨居的李敖變成了一個徹底
        了他一生。                                           的  「宅男」。他和妻子孩子分開住,也不請傭人。
            如今很多人只知道李敖喜歡罵人,卻不知道他                        年紀大了,他覺得老年人是要被討厭的,他看不得
        對台灣乃至整個華人知識界的重要性。1960  年代,                      別人哪怕一點點不耐煩的表情。
        李敖以孤傲反叛的青年思想者姿態崛起於台灣,一                              此前廣州媒體的報道記錄了李敖晚年生活的日
        本《傳統下的獨白》一夜之間洛陽紙貴,他大膽批                          常:每天一早起來,就坐200多平米的書房裡。沒有
        評當時保守的文化政策,指摘社會弊端,挑動大範                          助理、不找鐘點工,地板自己趴下來擦,因為怕別
        圍的思想論戰,一時間激勵時世,猶如給當時沉悶                          人弄亂了他的書和資料。李敖自述每週七天有六天
        壓抑的台灣社會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那一時期,                          住在陽明山上,整日只圍繞一件大事:寫書。
        他主持下的《文星》雜誌,是繼《自由中國》後,                              他曾事無巨細地做了一個時間表:「6點起,將
        竭力推動自由主義思想在華人世界的傳播陣地,成                          燕麥、羊奶粉、豆漿粉合煮大碗下肚,午前補充蛋
        為當時台灣進步的文化思想中心、一代年輕知識分                          白質、杏仁粉一杯下肚。一路工作到下午3點,才吃
        子的精神寄託。                                         極簡陋午餐。6點室內騎車半小時。入夜餓了只喝蘋
            1970年代,李敖因鋒利的文章和對當權者的不                      果番茄汁。」
        買帳付出了慘重代價,台灣保守勢力把矛頭直接對                              和年輕時那個血性桀驁、恣情縱意的李敖不
        準他——著作被禁,甚至「獲罪」入獄5年8個月。                         同,這份日常清單帶著幾分清教徒意味:深居簡
        後來,每每回憶起自己的35  歲,他都會痛恨國民                        出,素食素言,超強寫作,節制自律。他生性的狂


                                                                                   2018年5月 鏡報月刊  93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