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货币的真相
P. 63

物法》。1846 年,皮尔(Sir Robert Peel)内阁宣布废除《谷物法》,成为英国转

                   向贸易自由化的标志性事件。3 年后,航海自由的枷锁《航海条例》也被废除。

                        此后,英国成为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手。1860 年,在主张自由贸易的法国经济
                   学家谢瓦利埃(Michel Chevalier)和科布登的策划下,英法两国政府签署《科布登·谢

                   瓦利埃条约》,双方承诺取消或大幅削减进口关税。

                        该条约的“最惠国条款”规定双方自动享有一国与他国签署的最惠国待遇,英国

                   因此也享有法国所签条约的好处。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法国同除俄国以外几乎所有

                   欧洲国家缔结了大幅降低关税的贸易条约,英国因此自动获得这些缔约国的关税减

                   免。

                        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纷纷缔结降低关税的条约。后工业国家和军力薄弱的国家则在

                   西方列强的炮舰威胁下一个接一个地开放市场。“19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大约

                   20 年间,欧洲离完全自由贸易越走越近”。英国推动的一系列改革之后的几年,国

                   际贸易的增长有所加速,在此之后(即条约签订后)更以大约 10% 的年增长率一路

                   飙升。

                        全球市场的形成以及贸易自由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各国经济整合进一个全球生产

                   体系。市场经济的逻辑也驱使一个国家大力生产它在国际市场销售较好的产品,从而
                   形成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通过参与国际性的产业分工,也意味着减少效率低下的


                   产业,重点发展有优势的产业。
                        19 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形成的产业分工大致如下:英国是世界工厂,还管理

                   国际性投资、银行金融服务,并垄断了世界航运;德国大力发展钢铁、化工、矿产冶

                   炼、造船等重型设备制造;阿根廷、南非和澳大利亚在英国资本和德国机械的帮助下,

                   开垦新的农场和矿产资源,并把矿产品出口到德国,经营农业和矿产获得的收益又作

                   为英国投资的回报返还英国投资家;美洲新大陆和资源丰富的亚非地区也把农产品和

                   矿产投放到世界市场。欧洲和亚洲的内陆区域则输出大量的劳动力,充斥北美和欧洲

                   的工厂、矿业和农庄。

                        全球性分工改变了各大洲的经济,遥远的、新的农业和矿产区域被纳入世界经济

                   体系,给欧洲送来价格低廉的食品和原料;资本从收益低的地区向收益高的区域流动。

                   欧洲从世界其他国家得到廉价的谷物、铜、铁矿石、煤、牛肉和香蕉等,因此能够专

                   注技术创新和工业生产效率,更具竞争力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从欧洲的工厂流向其




                                                              63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