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货币的真相
P. 59
力装置带动工作机的企业也明显多于使用蒸汽机的企业。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
路,自 1831 年建成第一条后发展缓慢,直到 1842 年政府才通过修建全国铁路的法
令,陆续修建了由巴黎通往各主要城市的铁路。
工商业发展起来后,货币的短板开始显现。19 世纪初,欧洲各国的货币五花八
门。为了统一各国间流通的货币,1806 年,拿破仑在写给他的兄弟、荷兰国王、未
来拿破仑三世的父亲路易的信中说:“哥哥,如果铸钱的时候,我建议您使用与法国
一样的单位,您的钱币一面印您的像,另一面印您的军队的徽标。这样整个欧洲的货
币就统一了,这样对贸易有很大的好处”。
随着法国对欧洲的军事占领,法国货币体系推行到荷兰、比利时、瑞士、意大利
等地,可是滑铁卢一役中拿破仑大败,他的这个计划从此被搁置起来。这样的大背景
之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相比于伦敦,巴黎的金融市场发展是如何的缓慢,直到
19 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帝国建立之后,法国的政局稳定,利率水平才开始下降,
巴黎的金融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1873 即拿
破仑三世 Napoléon Ⅲ,拿破仑一世之侄,拿破仑二世之弟)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
统俨然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主要的借款人,并希望进一步推动法
郎挑战英镑霸权。
1865 年,法国财政部于一份备忘录中不无艳羡地写道:“这里有无可比拟的优
势吸引着那些想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国家或者个人,即使英格兰资本要求的利息要高
于其他地方。”
这一年即 1865 年,在拿破仑三世的倡议下,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瑞士四国
在巴黎召开会议,其目的是在欧洲采取统一的、普遍通行的铸币,四国签订了实行统
一货币的协议,标志“拉丁货币同盟”成立。
根据协议,各国的基本货币保持原来的名称,除意大利外都称为法郎,应具有相
同的重量、成色以及大小规格,只是在货币的文字、图案设计上依照各国风俗而有所
不同。
协议还规定,以法国的货币体系为基础,主币的含金量都定为 0.2903225 克黄金
或者 4.5 克白银,可以在各国间等值流通;主币为面值 100、50、20、10、5 法郎的
金币,同时发行 5、2、1 法郎和 50、20 生丁的银币;小于 20 生丁的辅币不能在各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