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芳语
P. 17
写作指导
谈谈写作中的“粗粮细做”
邵永栋
有一次八年级月考作文
题目为“ 的同学”,
这样一个“低档次”、小学标
准的题目要求,让师生都大跌
眼镜,那些平时积累很多佳词
妙句、经典事例的同学感觉英
雄无用武之地。
当然,这样的题目属于
“另类”,真正的大型考试,不会出这样简单的题目。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
出了,我们怎样应对呢?
通过阅卷发现,很多同学,特别是尖子生,感觉很不适应,选材、立意
等无从下手,于是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拟题不甘心平庸,结果“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我们知道,拟题最起码的要求是通顺,然后是好写,又要有点新意。很
多同学也知道填上“我的”“有爱心的”“可爱的”等词语是可以的,但可能
感觉太一般,所以改用了“奇葩”“死党”“另类”“与众不同”等词汇,新意
是有了,但问题出现了,“奇葩”“死党”根本不通顺,因为这是两个名词,
不能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另类”“与众不同”不好立意和选材。结果乱写
一气,结果可想而知。
应对方法:拟题、选材可以简单些,然后通过后面写作中的加工、设计,
对其进行“粗粮细作”,提升它的档次。后面我们要讲到。可以考虑的题目有
“让我难忘的同学”“给我帮助最大的同学”“心地善良的同学”“幽默风趣的
同学”等等。
二、立意不够明确,选材太随意。
所谓立意,就是你这篇文章想传达给阅卷老师的主旨,也就是作文的中
心,作文的“灵魂”“精神”。可是我们构思时必须要考虑的,否则你的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