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191224汇编手册
P. 6
“产才融合·智慧兴湘”——2019 年湖南省博士后研究成果及人才推介会
项目名称 项目团队简介 项目信息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李春艳一直从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和生物化学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入荧光 到目前为止,商品化的和见诸于报道的荧光探
探针研究领域已十余年,在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 针的发射波长大多在可见光区,这限制它们在
医学检测研究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持多项 医学中的应用。在医学成像研究中需要近红外
探针,因为近红外区的荧光探针在体内检测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标分子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深的组织渗透能力,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湖南省科技专
对生物样品的光损伤小以及生物背景荧光低。
近红外荧 家库专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然而,由于近红外染料种类较少,导致构建近
光探针的 Anal. Chem., Chem. Commun.等国际刊物发 红外荧光探针可选择的范围小,性能受限。项 lichunyan
合成及医 表论文 39 篇,被他人引用 1227 次。长期担任 目负责人人通过探讨荧光发射波长与探针分子 79@sina.
学检测应 Anal. Chem., Chem. Commun., Nanoscale 结构的关系,构建一系列基于半花菁染料、花 com
用 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 菁染料和罗丹明染料的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
分别用于生物样品中碱性磷酸酶(ALP)、谷
利 8 项。已培养研究生 25 人,毕业 15 人,在
氨酰转肽酶(GGT)和谷胱甘肽(GSH)的检
读 10 人,其中 6 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测。解决目前 ALP、GGT 和 GSH 荧光探针发
项目团队成员李勇飞老师,是有机化学博士毕 射波长短,不利于医学成像的问题,从而降低
业,在有机合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加项目的 生物背景荧光的影响,提高医学检测目标分子
研究生掌握了熟练的有机合成及生物分析技术, 的准确性。
这些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