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國考各科總整理
P. 41

2018年2⽉18⽇ 星期⽇
                然⽽編修歷史本來就不容易,編修台灣的歷史更是困難,在今天編修台灣的歷史尤其困難。爲什麼
                呢?史料殘缺,蒐集不易;⽂字脫誤,疑信參半,這是史料取證的困難之處。閱歷豐富、通曉事理的
                長者紛紛去世,沒有可以詢問的⼈;⽽⺠間傳聞,⼤多不是事實,這是搜尋⼈證的困難之處。再加上
                割臺之際,兵荒⾺亂,官署檔案全都散失了,私⼈收藏,多半被焚毀,因此想利⽤公家和私⼈的藏
                書,來完成亂世不朽的著作,是很困難的。但是趁現在著⼿,還不算太難。如果再等⼗年、⼆⼗年後
                再來編修,那就真的很難了。若真是如此,那台灣三百年來的歷史,就無法呈現在後⼈⾯前了,難道
                不是我們這⼀代的罪過嗎?

                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遑,遂以⼗稔之間,撰成臺灣通史。為紀四、志⼆
                ⼗四、傳六⼗,凡八⼗有八篇,表圖附焉。起⾃隋代,終於割讓,縱橫上下,鉅細靡遺,⽽臺灣⽂獻
                於是乎在。

                我的才能有限,曾經明告神靈,立誓撰寫台灣歷史,戰戰兢兢,不敢懈怠,於是以⼗年的時間,寫成
                台灣通史。全書有紀四篇,志⼆⼗四篇,傳六⼗篇,共八⼗八篇,另附表河圖。從隋代開始⼀直到割
                讓為⽌,古往今來,⼤⼩事都不遺漏,台灣的⽂獻就全在這部書裡了。
                洪惟我祖先,渡⼤海,入荒陬,以拓殖斯⼟,為⼦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追懷先德,眷顧前途,
                若涉深淵,彌⾃儆惕。烏乎!念哉!凡我多⼠,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
                不佞之幟也。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之景命,實式憑之。

                回想起我們的祖宗,橫渡⼤海,進入蠻荒,來開墾這塊⼟地,為⼦孫立下永久的基業,他們的功勞真
                夠偉⼤了!緬懷先⼈的功德,顧念國家的前途,向徒步涉過深⽔般地更加⾃我戒懼。唉!好好想想
                啊!我的同胞,我的朋友,仁愛孝順,義勇報國,發揚我們的⺠族性,這就是我的⽬標。婆娑的海洋
                及美麗的島嶼,是我們先王先⺠偉⼤精神所永遠依託的所在。





                夫史者,⺠族之精神,⽽⼈群之龜鑑也。代之盛衰,俗之⽂野,政之得失, 物之盈虛,均於是乎
                在。故凡⽂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有⾔:「國可 滅⽽史不可滅。」是以郢書燕說,猶存
                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然則臺灣無 史,豈非臺⼈之痛歟?

                1.「⼈群之龜鑑」句中的「龜鑑」詞,意思與下列何詞相近: (a)龜甲(b)年鑑(c)借鏡(d)書籍


                 2.本段引⽂主旨,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臺灣無史(b)史者,⺠族之精神 (c)晉乘楚杌,語多可採(d)
                國可滅⽽史不可滅


                 3.「郢書燕說」的意思,與下列何者最為靠近: (a)穿鑿附會(b)斷簡殘篇(c)鄉野奇譚(d)古典名著


                 歷史,是⺠族的精神,⼈群的借鏡。時代的新盛或衰微,風俗的⽂明或野蠻,政治的成功或失敗,
                ⽂物的豐盛或貧乏,都⼀⼀反映在歷史上。所以凡是⽂化發達的國家,沒有不重視⾃⼰的歷史的。古
                ⼈說過︰「國家可以滅亡,但歷史不能夠消失。」,所以即使是穿鑿附會的說法,還是保留它的空
                名;古代的史書,也有很多可採⽤的資料。這麼說來,台灣沒有史書,豈不是台灣⼈的悲哀嗎?

                (C)、(D)、(A)












               !41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