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Adobe Photoshop PDF
P. 88
创价学会进入中国公众视野的历史考察
①
阻,坚持在医院会见了池田大作和代表团成员 。 的友好交流。政党、政府层面,公明党与中国共产
1974 年 12 月 6 日 ,《人民日报》头版刊登 党的执政党交流,民间层面中日青年、妇女、学生
《周总理会见池田大作会长等日本朋友 同池田大作 和艺术以及社科界的交流等,为增进相互理解,凝
会长和夫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的报道和照 聚和平友好正能量,进而促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
[31]
片,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把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和创 求的中日关系”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价学会领导人池田大作连在了一起。周恩来会见
六、余论:未来中日关系的启迪
池田大作,是中国高层对池田大作和创价学会顺
应历史潮流而在推动中日关系上所做出的正确选 自 20 世纪 60 年代创价学会进入中国公众视
择和发挥的独特作用的高度肯定。池田在多个场 野以来,其形象经历了从最初的负面宗教团体,到
合情深意切地讲到与周恩来的会见,是“一生只 “推进中日友好不能忽视的力量”的演变过程。它
有一次的会见”,是“创价学会发展史上一次最重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日认知的发展变化,见证
②
要的政治会晤” 。 了新中国外交从遭遇围堵到广结善缘的成长经历,
伴随池田大作两度访华,特别是与周恩来的 也对今天乃至未来中日关系有所启迪和裨益。
会见,1974 年《人民日报》对创价学会的报道形 第一,处理两国关系需要审时度势。创价学会
成了第一个高潮。1989 年北京“政治风波”、中国 进入中国公众视野的形象,通过《人民日报》及书
面临西方制裁的困难局面之际,池田大作毅然率 刊媒介,以“池田倡言”发表和池田大作首次访华
领创价学会史上最大的由该会各地主要干部 280 为节点得以改变。这是中日关系从不正常到正常化
多人组成的友好交流团第七次访华,中国领导人 的过程中诸多综合因素使然,也是周恩来等中国领
给予最高礼遇,1990 年《人民日报》又形成了第 导人及外交、宣传部门审时度势推动中日关系发展
二个报道高潮。1997 年池田大作最后一次访华后, 的实践结果之一,公明党牵线搭桥和党际渠道亦发
创价学会跟随其足迹,与中国各方面的交流进入 挥了独特作用。发展两国关系,只有高瞻远瞩、顺
了一个新阶段。 势而为,才能克服各种障碍,行稳致远。
创价学会日益成为推进中日友好的中坚力量。 第二,加深相互认知需要互动过程。中日关
90 年代至 21 世纪以来,《人民日报》关于创价学 系从不正常到正常化,中日相互认知的加深,是一
会的报道,涵盖领导人会见、友好交往、捐助、展 个曲折的、点滴积累的历史发展过程。既受到国内
览、演出活动等方面。其中,有两个主题引人注 外形势的影响,更需要双方本着和平友好合作的宗
目:第一,周恩来、邓颖超与池田大作的“樱花 旨,超越意识形态、制度体制和发展阶段等差异去
③
缘” ;第二,创价学会是中日“民间外交”的典 推动;不仅是一方的改变,也是双方互动的结果。
④
范 。如果说,前者是诸多中日友好故事中的一段 今天,中国要“改变自己,塑造世界”,更需要内
佳话,那么,后者则是中国民间外交部门进行工作 外联动,特别是与国际体系的互动 [32] 。
总览(《人民日报》“年终专稿”)时对创价学会的 第三,培育国民感情需要“民间外交”。发展
真实评价。多年来,创价学会一直保持与中国各界 “民间外交”等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方针,不仅
① 池田大作回忆:“总理接见我,是当天突然决定的。接到通知时,听说总理长期卧病住院,考虑他的健康,我一度谢绝过。可是,
接见是总理自己的意见。”参见 : 卞立强编译 .日中恢复邦交秘话:池田大作与日中友好 [M]. 北京 :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8:77.
② 相关内容可参见:紫荆杂志社 . 池田大作与中国 [M]. 香港:紫荆出版社 ,2013:22. 池田大作 1999 年 4 月 8 日对南开大学周
恩来研究中心《周恩来与池田大作》编写组所提供问题的答复稿。
③ 周恩来会见池田大作的翌年,日本创价大学迎来新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两国学生共同种下樱花树苗,命名“周樱”。创价大
学每年都举办“周樱”观樱会,缅怀周总理,祈愿中日世代友好。参见:樱花情 [N]. 人民日报 ,1988-04-24. 周恩来 邓颖超樱花树 [N].
人民日报 ,1992-02-09. 樱花缘(第一现场)[N]. 人民日报 ,2006-04-10.
④ 参见:韩叙 . 我国民间外交成绩喜人 [N]. 人民日报 ,1990-12-26. 齐怀远 . 民间外交蓬勃发展 [N]. 人民日报 ,1994-12-31.
86 日本研究·2020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