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十週年紀念 電子書
P. 24

三、樂群融和,集體創作                                                                        四、耐勞耐怨,完成自我



               我們要成功、要有前途、要有事業,光靠個人是沒有辦法的。                                                        耐勞容易做到,耐怨不容易做到。哪一個人對你不好,你就受
             佛教的真理當中,有一句很簡單的話,叫做「因緣」。世間到處都                                                      不了;哪一個人說了一句什麼話,你就要離開;人家的一句話,就                                   【師長篇】
             是因緣法,什麼是因緣法?所謂「眾緣和合」,只有鋼筋,怎麼蓋                                                      讓你對佛法喪失信心;人家批評你幾句、怪你幾句,就覺得天要塌

             房子?就是再好的種子擺在桌子上,沒有泥土、水分、陽光、空氣、                                                     下來。不能耐怨,光是耐勞也不行。
             肥料做為養分,也不會結果啊!因果之間,要有很多的緣分、條件。
             你學習佛法,要先了解宇宙世間沒有單獨存在的道理,即使是個體                                                        大家要學習耐勞,提起精神,堅定意志。人家說:「讀書,學

             戶,它也是一種政策、社會的需要,還是需要有很多朋友的幫忙,                                                      不成功,誓不回;做事,不達目的,誓不休。」為了完成自我,一
             要有人購買,才能做個體戶啊!                                                                     定要犧牲奮鬥。耐勞、耐怨,這個「耐」字,就是恆心、擔當、負
                                                                                                責任。尤其是大家年輕時,或者參學時,必定有所不完美,一定要

               又例如:我們要吃飯,假如沒有煮飯、種田的人,哪裡有飯                                                       接受批評、接受指教,批評多了、指教多了,慢慢地修、慢慢地改,
             吃?我們要穿衣,假如沒有工廠、沒有工人織布,哪裡有衣服穿?                                                      最後就能完成自我。
             世間凡事都是人家幫忙我的,都是因緣助我成長的,所以我們要想

             成功,就要樂群融和、集體創作,要很歡喜大眾。                                                               我們一定要養深積厚,才能成功,當然,為了養深積厚,必然
                                                                                                也要付出多少的代價;我們一定要樹立自我的形象、培養待人的緣
               所以,希望你們以後在各個機構服務,也都要很歡喜與人來                                                       分,做種種的犧牲、種種的服務,才能給人家肯定。一般而言,要
             往,我們就是為眾生做馬牛,為眾生服務,因為團體才能創作。經                                                      在物質上忍耐一點還容易,但是要在情緒上、語言上忍耐,往往是

             常有人說:「星雲大師很了不起啊!創辦了多少事業,一個人做這                                                      「一屁打過江」,不容易做到。我這裡也常常接到很多投訴的信函,
             麼多事!」哪裡是一個人就有辦法的?我最感謝的是慈莊法師、慈                                                      不為別的,都是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覺得對方不應該這樣說。
             惠法師、慈容法師、心平法師、心定和尚,假如過去沒有他們,我

             也幾乎沒有辦法。我也很感謝佛教裡的一句話:「一佛出世,千佛                                                        《佛遺教經》說:「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
             護持」,我不是佛,但總之人人皆有佛性,所以就有很多人幫忙。                                                      名入道智慧人也。」對於人家的欺負、刻薄、惡口,要「如飲甘露」,
             我常說,我不希望佛光山某一個人多能幹、多了不起、多有智慧、                                                      你能忍受人家的委屈、冤枉,必然是可以業障全消的。《金剛經》

             多有能力,一個人是不行的,眾緣和合所成就的事業、成就的未來,                                                     不是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
             才能安全。                                                                              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