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73

九大客家力意見回饋
171
  指標一:倡議訴求的客 家公民團體
客委會前主委葉菊蘭身為客 家女力的先驅,也認同客家族 群的公民特色,「客家鄉親們 愛鄉愛土,具有所謂保家衛國 的義民精神,因此舉凡參與抗 爭或社會運動,都能轟轟烈烈, 奮勇向前。」
從歷史脈絡來看,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 授洪馨蘭分享觀察,當代客家 公民社群的大規模形成,可從 民國 76 年解嚴後談起。臺灣客 家社會掀起「新个客家人」運 動,是由於客語在「國語政策」 下遭受數十年的壓抑,加上歷 史因素與人口弱勢所衍生的族 群意識弱化,因此產生了這場 社會運動。
「當時許多客家運動前輩, 透過書籍出版、巡迴演講、進 入校園深入青年社群等途徑, 掀起多所公私立大學成立客家 學生社團的風潮,辦理許多帶 有詮釋性與批判性力道的營隊 活動,並用羅馬拼音學習客語, 相互學習彼此差異的腔調。」 洪馨蘭說,這群人後來陸續進 入諸如客家行政、各地客庄等 公、私部門,成為新聞記者、 客家農村工作者,或從事理念 推廣、或創作客家文學等,積 極表達對客家公共事務的關 切,直接或間接地成為當代客 家族群建構工程的中堅世代。
談到客家社團,六堆可謂是 第一個有組織、有共同目標的 臺灣客家團體的源起地區,因 此《六堆風雲》雜誌的創辦深 具指標意義。在「還我母語運 動」後隔年不久,《六堆風雲》
電影《一八九五》展現了客籍先民於「乙 未戰爭」中的奮勇精神。
雜誌隨即於民國78年2月15 日創刊,創辦人兼社長鍾振斌, 從學生時代就投身社團活動, 他回憶:「我還在念大學時就 參加了六堆青年的服務社團, 社團成員都是客家子弟,不過 當時的風氣比較保守,校內還 不准掛名客家社團,只能以文 化研究的名義作為社團名稱。」 他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客家青年 辦活動、募款、招生、串聯, 進而成立「六堆大專青年聯誼 會」,一起為客家事務忙碌奔 走。
由於自己的哥哥也是媒體 人,因此鍾振斌畢業後自然而 然也投入媒體行業,關心與報 導時事,甚至毅然返鄉創辦雜 誌。他所創立的《六堆風雲》 雜誌不只是介紹客家藝文與人 物,還開放六堆論壇版面,讓 鄉親們投稿。「只要不做人身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