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重口味心理學
P. 8

為什麼呢?卡莉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做到的,但打從著手準備演唱會那一天起,她的心中就隱隱擔心著一件事,並且在
       此刻已經變成了噩夢般的事實:她恐懼表演到無法登台!
         社交恐懼看到這兩位在眾人面前的表現,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害羞不值一提了?
         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不能投出好球,經驗豐富的表演者害怕登上舞台,這似乎與我們通常認為的“害羞”概念不相符。那
       又是為什麼呢?
         再接著往下看。
         有的女士死都不願意自己出去逛街,因為總覺得這樣自己好像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渾身不自在,焦慮不安。
         有的男性在公共衛生間小便時一定要等到旁邊沒人,或者到一個單獨的小隔間,否則便尿不出來,他們有著“害羞的膀
       胱”。
         以上所有這些的共同之處是:這些人必須在別人的注視下完成一些事情,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要接受別人的“評
       價”(男士們,你們壓力真大!)。
         這些人在私底下做這些事沒有任何困難,只有在別人注意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才會發生障礙。
         這就是傳說中的社交恐懼症! 最常見的恐懼對象是在公共場所講話,包括與他人進行簡單的對話,還有害怕約
       會,害怕擁擠的公共休息室,甚至害怕在他人面前寫字等等。   普通群體中有高達 13.3%的人在一生中會有某種
       程度的社交恐懼症,使得社交恐懼症成為一種最常見的心理障礙。它們通常更眷顧那些教育程度不高、單身的和經濟收入
       低的人們。男女患該病的比例基本持平——1.4∶1。
         害羞和社交恐懼症的區別到此一目瞭然:你哪有人家那麼羞澀啊!   給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大國之魂》,其中講到
       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日時,在交戰的過程中幾乎沒有鬼子自動投降,或者大勢已去還苟且偷生的。他們統統會選擇為天皇“玉
       碎”,就連隨軍慰安的女人也不例外。
         大家琢磨琢磨他們這種想法到底是怎麼回事。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來看看日本社交恐懼症的情況就知道了。
         在日本,患社交恐懼症的人害怕直視別人的眼睛,而且擔心他們的某些個人特徵比如臉紅、口吃、體味被別人指
       責,因此,患病者的焦慮更多地集中在可能會冒犯別人或使別人不安,而不是自己感到尷尬或者難堪!
         下面開始講案例:
         某個村裡,有個男孩叫小強,在他 15歲的時候,第一次顯示出了社交恐懼症的徵兆:他拒絶與任何同伴接觸。
         小強後來大概花了 7年時間才勉強修完大學課程,主要原因是他拒絶考試,尤其是口語考試。大學畢業並獲得工程
       學學位,做了 6個月的工程師辭職之後,他開始完全拒絶家庭之外的所有社會交往,因為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與權威
       人士接觸,病症都會立刻在他身上顯現:臉紅,顫抖,冒汗,口乾,心悸……如今已經 28歲的小強算是徹底“落家生
       根”了。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得出,社交恐懼症並不像大家認為的只是人際關係問題那麼簡單。
         社交恐懼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它將會成為一種慢性的、終生的疾病,幾乎沒有改
       善或者恢復的可能。
         患有社交恐懼的個體比不患該病的個體更容易患有單向情感障礙(就是抑鬱或者躁狂),此外,社交恐懼症患者也容
       易有自殺的念頭。
         個中厲害,真是誰患誰知道!
         追尋社交恐懼症的根源,那真是好多好多。
         首先,還得從漫長的人類演變源頭說起……話說,在遠古時期人們靠打獵為生,在與野生動物和某些危險環境打交道的
       過程中,慢慢地對它們產生了恐懼。與此同時,也相應地產生了對於憤怒、批評和拒絶別人的人的恐懼。 而人類的憤怒
       通常就體現在表情上。   社交恐懼在生活中,人們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表情,來自迎面走來的路人的,與你交談的熟人
       的等等。正常人一般會容易記住讚許的表情,而社交恐懼症患者則容易記住批評的。
         所以同樣是到街上走了一圈,正常人不會有太大的“收穫”,而社交恐懼症患者則帶回了無限的來自陌生人的“批
       評”、“憤怒”等等,儘管大多是他們自認為的。
         為什麼人類這種害怕憤怒表情的傾向被從遠古遺傳下來呢?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大自然物竟天擇優勝劣汰的體
       現:
         你想啊,看到對方不論是獸也好人也好妖也好,當他們凶相畢露時,能夠害怕憤怒表情的人早就溜之大吉了,或者乾
       脆就地裝死,唯獨你對這些個不感冒,還傻傻豎在原地深情對望,不叉你叉誰呢?
         因此,會躲避“憤怒表情”的人更可能生存下來,從而將這種基因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樣在人類所有種族中,就有了傾向於躲避那些侵略性強的和享有社會特權的群體的這種特性。
         只是,過度躲避和敏感的下場就是可能罹患上惱人的社交恐懼症!
         在我還住校那會兒,若是哪天在寢室中磨磨嘰嘰蹉跎了一日無所事事的話,便會心生悲涼,滿腹怨氣,抓住身旁的人
       吼它一嗓子:“我習得性無助了啊!”好為自己的虛度光陰找個開脫的理由。
         到底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這次得再請出那條大狗,把它關進籠子裡,然後旁邊有人按響蜂鳴器,接著用電擊痛苦地刺激它,頓時它就作困獸
       狀,上躥下跳,屁滾尿流。   多次刺激後,打開籠子,再按響蜂鳴器,此時,還未等電擊,大狗便開始在籠子裡滿地打
       滾,顫抖求饒,把本可以趁機逃跑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絶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
       無助。”
         我本來可以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時間,卻任它們流走了,讓空虛魚肉我,這就是我的“習得性無助”。
         回到社交恐懼症,一個人偶然一次或者幾次體會到社交的創傷,但自己事後被當時產生的痛苦所困,多次強化暗示
       後,便有可能對以後類似的痛苦產生“習得性無助”。
         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小女孩,在課堂上偶爾一次發言不順利,可能是結巴或者停頓,遭到了身邊同學們的熱烈嘲笑,這個痛苦一下子
       就被釘入心中,以後每每發言都和這次一樣糟糕,而且愈演愈烈。
         後來的情況是:在課堂上不能回答任何問題,因為無法出聲;出門後不能去商店買東西,因為無法與營業員交流。但
       是私底下與家人朋友之間卻不存在這樣的障礙。
         這便是因“習得性無助”而導致的社交恐懼症。
         最後一個要說原因:
         目前雖然還沒有對社交恐懼症患者進行遺傳學的研究,看看到底和基因有沒有關係,但是研究者們已經確定了一些父
       母的養育方式將可能導致社交恐懼症的發生:
         ① 過於保護孩子,對孩子缺乏信任,缺乏情感支持。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