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12cases
P. 22
自主學習
有了這幾個先決條件,我們再挑選了幾個 doing 模式—
自造、設計、閱讀、遊戲—並將之儘量融入 LBD 課堂。選
擇「自造」是因為大勢所趨,且「Maker Bay 工匠灣」離學校
不遠,遂成為我們首個合作夥伴;選擇「設計」是因為學校
希望加強藝術教育,我們就找來經驗豐富的「CreativeKids
奇極創作室」;選擇「閱讀」是因為這是提升自學能力的重
要元素,就又連結「綠腳丫」、「青田教育基金」及「故事
天使」等等,用繪本結合有趣的活動,令孩子喜歡閱讀;
選擇「遊戲」,是因為「自由玩(free play)」這概念在家、
在校幾乎絕跡,然而多個研究已確認,沒有成人介入的自由
玩,才是孩子建立自信及學習的重要策略,故我們又帶來推
動「free play」不遺餘力的「Playright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另
外,我們亦與芬蘭小學連結,讓兩校師生有所交流。
自去年九月起,夥伴們努力的將一個個學習單元帶到
同學那裡,同學經過上午嚴肅的學習,到了下午都好像特別
「生猛」,面對近 30 至 70 多人的混合大班,且有眾多「非
常活潑」的孩子,夥伴導師們都要各出奇謀,更不斷調節課
堂設計及教學方式。在多次的 debriefing 中,夥伴與老師反
思課堂之餘,亦互相給予意見。最初老師擔心 Maker 堂上的
多種「危險」工具,但經歷過後,又發現孩子不會亂來。與
CreativeKids 帶足七節的老師聊天,她說最大的啟發是「做不完
成品原來不重要,最重要是看到學生在過程中的互相幫助。」
但老師是極度忙碌的,平常課堂來去匆匆,直至十二月
的兩日一夜「LBD 老師發展營」,以及一月考試後的五天「全
天候 LBD」,才真正讓老師與夥伴有機會一起討論、策劃及推
行課程。一些對 LBD 非常熱心的老師,後來更主動找夥伴合
作,將「電」這個常識科主題,與設計及自造結合:上午老
師教理論,下午就連續幾週讓學生設計燈罩,並學會駁電線
製造燈座。連中文科老師也用 LBD 課作為作文題目,孩子既
然親身經歷過,分享可多著呢!
學生至愛 「有得選擇」
堅二小是只得九年辦學權的「短命小學」,政府因低估
適齡學童數字,故應「短暫」所需而於 2015 年開辦,全港僅
三間。學校首年得 60 名學生,第二個學年有 240 名,今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