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白沙屯媽 北港徒步進香文化年刊第06期 (2020)
P. 12
確保萬年香火能安全無虞地引運回白沙屯。
通力合作傳承珍貴文化
對進香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紀仁智組長提
到,過去也有其他廟宇會帶著火缸來朝天宮
進香刈火,但沒有糊火缸這道工序,且現今
許多宮廟多已改用銅製宣爐,因此白沙屯拱
天宮堅持使用這只百年瓷製火缸,與遵循古
法的糊火缸過程,可能是目前台灣境內碩果
僅存,格外珍貴。
楊天興 攝影
「就是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讓一年一度
朝天宮工友班為白沙屯進香團糊火缸作業情形。(民國 92 年,駱筠萍 攝影)
的進香盛會,能夠圓滿完成。」身為在地北
港人的吳志銘班長慎重地說,這是整個糊火
氣室外機排出的熱氣,縮短火缸乾燥時間。 全,並使糊製作業順暢,後來決定移到聖父 一切準備就緒後,點燃朝天宮的平安淨 缸團隊至今不變的共同心聲。他說,白沙屯
還好近年在進火儀式前日,拱天宮人員就會 母殿的廂房內作業,以隔離人群。 符,將已褪去舊土、尚未糊上新土的火缸內 媽祖總是展現很特別的神韻,連朝天宮董事
先將火缸送抵朝天宮,加上現在有電暖器這 外、以及材料工具一一薰淨,然後將灰燼燒 長都要親自出城去迎接。再者,白沙屯堅持
項烘乾利器,所需時間比過去充裕許多。 通常在糊火缸的半個月前,工作人員會正 化於清水裡,把所有材料充分混合、揉成黏 遵照先民進香方式,不僅維持徒步,連刈火
式焚香稟告,向朝天宮天上聖母報告白沙屯 土,再藉由師傅的巧手與工具,仔仔細細將 都使用具歷史價值的傳統火缸,所以能號召
糊火缸面面觀 天上聖母抵達北港的時間,祈求即將進行的 材料糊上火缸的內、外層,待完全乾燥,以 越來越多的香燈腳,加入進香行列。
糊火缸工作順利。然後將所有材料與工具備
火缸是進香活動中極為重要的聖物,即便 妥,包括赤過黏土(註 1)、紙棉、粗鹽、 每年協助糊火缸的朝天宮人員,是守護白
是資深香燈腳也不一定有機會接觸,因此整 朝天宮淨符、及糊土用的轉盤與刷具等,待 沙屯進香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們擁有傳
個糊火缸的儀式與過程,對大部分人而言, 拱天宮人員將火缸送來,便可浸洗與糊土。 說中的一雙巧手,卻從未藉此四處宣揚,唯
似乎有層神祕面紗。「沒有刻意不讓人看, 一信念就是兢兢業業、謹遵傳統、盡力而
但火缸是進香聖物,須避免不淨(敬)。」 「赤過黏土」採自北港溪底或田間,其特 為。透過每年的進火儀式,串起白沙屯與北
吳志銘班長表示,從前進香人數沒像現在這 性是黏度極佳,通常一次採集可供數年使用 港兩地的情誼,在眾人的用心合作努力下,
麼多,過去整個糊火缸作業都在朝天宮後方 的份量,經過曝曬、研磨、過篩等程序,使 使得媽祖進香文化得以持續傳承。
的聖父母殿前空間進行,香燈腳們常常就在 其呈現細粉狀後保存備用。「紙棉」則是金
旁邊來來去去,不會有人特地停下來看。 紙的棉絮,即製造金紙時,裁切後的下腳
註1:過去資料亦有「赤閣韌土」、「赤過嫩土」
料,與赤過黏土混合後可增加強韌度。「粗 等說法,因源於讀音並無統一文字,然而此項專
朝天宮祭祀文化組長紀仁智認為,白沙屯可能是 為白沙屯進香團糊火缸的習俗,其技術、材料、
但近年因媒體爭相報導、或經由網路傳 鹽」可使糊土層的溫度平均分佈,並且有降
目前台灣碩果僅存保有糊火缸傳統的進香團。 說法皆屬北港所有,故本文採用北港朝天宮人員
播,圍觀的群眾變多了。為保護火缸的安 溫之效。 (曾佳茂 攝影) 認定之【赤過黏土】一詞。
10 文化專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