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情境貼入法1-全1_Flat
P. 328
標 」,這樣才能在一長串的挑戰與考驗之後,還是能最終取得一致的音色表現,與完整 成不變 」 的前題下,僅僅想靠著 「 把書看一看 」,就得到 「 情緒貼入法 」 最大的威力─
連貫的情緒水準。但要獲得這個 「 固定目標 」 被執行完成,被錄成了,或者創作出來了, 對自己與別人的情緒,有著精準的掌握能力─這件事,「 生活體驗 」 功課不及格的人,
則需要大腦有許多精準的 「 新畫面 」,來得到情緒引導的效果能一直 「 維持 」 在我們所 其實是有點得不太到這項迷人的能力的。
要的水準之上,所以請一定要有這樣的概念,再好的畫面也有時效,再美的畫面如果不
能變化,照樣也會膩掉,所以剛才形容過的感覺,如果你的歌手或者是自己也好,已經 後來我發現原因其實也是很簡單,就像我的主任牧師會常常提醒我們 「 看聖經 」 只
不再有感動產生了,那請不需要大驚小怪,覺得怎麼 「 記不住 」 而火冒三丈,因為這真 是「客觀」地認識 神,必須要加上真的去 「 經歷 」,有了屬於你自己 「 主觀 」 的認識,
的是很正常的事,而是應該開始立刻查覺出情緒走向的偏差,並用更新過的畫面,將情 那才會完全。如果換成用腦神經的語言,大概就會是 「 讀來的知識 」 都不會是最深刻的,
緒再次引導回來,這樣才是發現原本畫面情緒已經失效時,的當務之急與正確處理。 因為讀來的知識,只會被大腦記載成 「 與自己感覺無關 」 的 「 程序性記憶 」 而已,然而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那種,充滿各種面向觸發,儲存在多種神經模組裡,有許多可以一起
被活化的神經被一起激發的 「 第一手經驗 」,才能被大腦登錄成感覺又深,記得又牢的
「 事件式記憶 」。而目前的研究基本上已經證明了,「 事件性記憶 」 比 「 程序性記憶 」
要豐富、深刻多了,更容易記得,也最不容易忘記的,就是親身經歷事件之後留下的 「
事件式記憶 」,也就是我主任牧師一天到晚在說的 「 主觀 」 認識 (= 事件記憶 ),是「客
觀」知識 (= 程序記憶 ) 所無法取代的。如果要用更白話的例子,那就是像如果你 「 閱
讀 」 一本“如何把鋼琴彈好”的書 (= 客觀知識 = 程序記憶 ),但你從不曾花時間真的
去 「 經歷 」 彈鋼琴這件事 (= 主觀經歷 = 事件記憶 ),那我想你恐怕不容易得到真正的 「
把鋼琴彈好 」 的能力,這全部都是同一個道理,其實沒那麼難懂。
可以舉的例子太多了,只看 「 如何講英文 」 的書,但不願真的花時間去練習講英文,
《情貼法 -1 圖 137》 這樣子行不通是理所當然的;只閱讀 「 如何走路 」 的書,但不願意練習走路,或者只閱
讀 「 如何開車 」 但沒時間真的練習開車…..,這些都是 「 只有客觀知識 」 是行不同的最
精準的情緒能力,須靠生活體驗
好證明。所以當我們也閱讀了 「 情緒貼入法 」 的書,書上提到要去經歷很多,例如要經
好吧,所以當我發展出比以前 「 精準一點 」 的情緒組織能力,以及比以前 「 精準一 歷不同的感覺與記憶的提取、翻譯、要去練習畫面操作、要去關注自己這個人、要去讀
點 」 的情緒引導能力後,我發現這其中還有一個讓 「 情緒貼入法 」 不是那麼好學的關鍵, 小說、要去美術館、要練敘述自己的情緒…..,這些讀完了,也都還是停留在 「 客觀知
就是,其實情緒的精準能力,必須倚靠自己在生活體驗上所下的功夫,無法在 「 生活一 識 」 的層面上而已,除非你願意真正開始去經歷。
328 │ 情緒貼入法 情緒貼入法 │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