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情境貼入法1-全1_Flat
P. 37
因為用 「 想的 」,通常多只侷限於在大腦較 「 表層意識 」 的層級做處理,但是許多
肌肉不是表層意識能夠動用,而是必須要到達較為複雜,深層的意識,才能動用得到,
而且人眼與人耳是能夠分辨得出來的,這就是 「 杜胥內微笑 」(Duchenne smile) 和
「 社交微笑 」 中間的差別。雖然現在對於 「 微笑 」 的生理和神經機制的瞭解,已經又比
這位法國十九世紀解剖學家杜胥内所提出的,更複雜更多變,但經由他對大腦各部位微
電擊而第一次揭露,原來還有所謂 「 真正打内心微笑 」 之類的的神經迴路,以及所牽動
到的臉部肌肉群組,並且是與表層意識所處理出來的 「 社交微笑 」 很不相同的,這就是
很普遍會被提到有關於「表面與真心」不同的很好例子。而後更甚至還有解剖學家認為,
世界名畫 「 蒙娜麗莎的微笑 」 正是透過光影的描繪,將 「 杜胥內微笑 」 所牽動的微小肌
肉給畫出來了,所以 Mona Lisa 這幅畫之所以會如此迷人,就是因為畫中的笑容會被
觀賞者的大腦解讀為 「 真心的微笑 」 而不是應付式的社交微笑。看到這樣子的見解,總
是會再度讓我想到,這幅名畫的作者李奥納多 . 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他不只
是一位偉大畫家,其實他也是一名解剖學家,而且他也是數學家、建築師、工程師、發
明家。所以對我的提醒是,藝術與表演、美學的境界,恐怕不是和科學或理性的訓練相
違背的,反而更可能根本是同步的。所以當我們願意用理智與邏輯去觀察自己的情緒,
並逐步訓練自己對情緒的掌握能力,讓情緒成為某種 「 可理性地架構與處理 」 的,或許
對於創作表演等領域的表現,也可以更上一層樓。
已經被證明的是 「 深層的意識 」,包括潛意識、無意識、深層記憶、內隱記憶、... 等,
大腦處理的神經模組,和神經脈衝迴路,確實被發現比較容易通過 「 情緒 」 去碰觸、溝
通甚至重組。所以從事表演的人肯定常常聽見 「 不要只是想,要去感覺 」 這樣的話,其
實用情緒和大腦的角度看來,恐怕是很科學的一句話了。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也開始必
須正視情緒的 「 流動性 」,是如同空氣,如同河水與海洋,也像雲朵,也像一隻活著的貓
咪…,情緒不是 「 停止的塊狀物 」,從來不會一模一樣,也不需要一模一樣。但是這樣隨
時流動的情緒,卻常常可以被功力深厚的畫家,或文學作家、演員、歌手…等,成功地捕
捉並呈現,所以也許在正視情緒的「流動性」同時,也可以開始學習如何捕捉並呈現這些, 《情貼法 -1 圖 009》
流動不止的生命脈動,讓我們創作與製作出來的作品,擁有真實又豐沛的生命原動力。
36 │ 情緒貼入法 情緒貼入法 │ 37